为遏制“摊大饼”式的城市膨胀,北京将划定4类城市增长边界,禁止大型项目在边界线外开工;70%的市域面积将被作为生态保护红线区。这是28日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获悉的。
作为今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修订《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引发热议。根据现行的城市总规,至2020年,北京人口规模应不超过1800万,但至2014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2150万。北京市规划委日前确认,修订工作已正式启动。
城市增长边界外严控大型项目
新规会有何变化?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介绍,将在北京划分“两线三区”,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即全市将被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区、缓冲区、集中建设区三大区域,将分区制定差别化的管理政策。他说,生态保护红线区将严守生态底线,加强生态保育;缓冲区将严格审批程序,控制建设活动;集中建设区将严格执行现有规划,控制无序蔓延。
针对“城市增长边界”,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解释,这条线一旦划定,边界内可以进行集中连片的城市建设,但边界以外,除了部分必要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外,将不再进行大型城镇建设项目选址;在城市增长边界以外的缓冲区,还将“瘦身减量”,腾退改造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
根据规划,北京的城市增长边界将分为四部分:
中心城,包括四环路范围左右的中心地区及清河、北苑、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10个集中建设组团;
新城规划集中建设区,包括顺义、通州、亦庄、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
重要城镇组团,包括北京新机场地区、海淀山后、丰台河西集中建设地区等;
小城镇镇中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
70%市域面积将成为“生态保护红线”区
“要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市规划委负责人说。他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要从源头上扭转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他说,将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统筹为一个整体,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等不同形式的生态空间,进行整体保护。
根据初步研究,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将约占市域面积的70%,其中,山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约为山区面积的95%,平原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约为平原区面积的37%。
他表示,还将重点打造三道公园环体系:中心城区内的城市公园体系、中心城区和远郊新城之间郊野公园体系;将联合廊坊、保定等北京周边城市在跨界地区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提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