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出书提6个深圳中心论 用史料回应文化沙漠论

2015年01月29日 11:46   来源:晶报   

作者陈海滨。

  中学历史老师出书提出六个“深圳中心论”

  全书从先秦到清代分为六章58万字,称古代深圳是一定领域的文明中心

  深圳不仅不是“小渔村”和“文化沙漠”,而且还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了不同领域的区域中心。昨天上午,由龙岗区平湖中学历史老师陈海滨历经5年研究写成,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深圳古代史》正式出版发行,58万字的著作率先提出六个“深圳中心论”。

  现场还召开了该书研讨会,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宾华、深圳史志办毛剑峰处长等专家出席。

  提出六个“深圳中心论”

  陈海滨认为,深圳古代史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圳中心论”。他说:“深圳地区在古代史上扮演了不同的中心,先秦——珠三角的‘文化中心’;东晋——粤东的‘政治中心’;唐朝——广东滨海的‘军事中心’;宋元——广东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明代——广东一带的‘海防中心’;清代——中华民族最早的‘抗英中心’。”

  “对于回应‘小渔村’和‘文化沙漠’的谬论,我的‘深圳中心论’是一种正面回应。在此,我也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更多学者站出来论证这些‘中心论’。我认为,深圳的现代化建设绝对不能没有文化建设,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深圳的文化建设又绝对不能与传统的历史文化割裂开来,否则就是舍本逐末。”陈海滨说。

  用史料回应“文化沙漠论”

  “特区设立后,深圳就流行‘小渔村’和‘文化沙漠’之说。”陈海滨说,“古代深圳不是‘小渔村’,而是一定领域的‘区域中心’;古代深圳不是‘文化沙漠’而是一定领域的‘文明中心’。”

  将深圳古代史的地位从“沙漠”说成“中心”,靠谱吗?陈海滨说:“‘深圳中心论’是我用5年时间,参考数百部史籍,用上千条史料,整整58万字论证出来的答案。提出‘深圳中心论’,不是我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基于我对古代深圳的深入了解。”

  从先秦到清共58万字

  据悉,本书分上下两册,共58万字,有图片129幅,表格45个,附录3个。全书按照先秦、秦汉至南朝、隋唐与南汉、宋元、明代和清代的时间顺序分为六章。这六章分别揭示了古代深圳发展的六大阶段,即:迈向文明时代、融入华夏家族、打造军事重镇、扼守经贸咽喉、筑就海防要塞和屹立抗英前线。每章大体上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宗教、民俗等方面分节分目,全方位剖析深圳古代历史。

  史学研究要的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了做到科学严谨,做到言必有据,陈海滨查阅了大量的史籍。“全文共有注释1486条,参阅建国前的典籍、论著200余部。我实地考察了深圳及周边地区古迹350余处,书中文物照片均为考察时所拍,书中的地图都是原创的。本书还注重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甄别与梳理,参考借鉴现代著作和论文近190余本(篇),其中不乏港台地区的研究成果。”陈海滨说。(晶报记者 罗俊杰/文、图)

  专家说法

  作者能将当前大部分学术成果经过认真研读并仔细运用到书稿中,仅这项功夫足以令人敬佩。作者将海量的历史文献与当代学术成果融汇一炉,结构完整、表述流畅,是一部全面系统的深圳古代历史著作。本书对宣扬深圳历史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陈海滨先生为深圳市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深圳地方史专家张一兵

  海滨老师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作为一名“80后”的中学历史教师,以顽强的毅力、独到的视角、雄伟的气魄,做了一件教授、博士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海滨老师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深圳特区中学教师的“民国范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魏恤民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