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首任讲解员 14年5000场讲解场场落泪

2015年02月02日 09:51   来源:成都商报   

  她叫胡晓蓉,是金沙遗址博物馆首任讲解员。为什么每一场讲解她都会哭?

  为了保持神秘感,博物馆采用了专门的讲解设备。为什么她坚持不用?

  为什么一位的哥听完后对她说“谢谢,我第一次因为自己是成都人而感到骄傲”?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

  城市感动她

  她感动城市

  一位土生土长的成都的哥听完胡晓蓉的解说,握着她的手,说:“谢谢您,我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因为自己是成都人感到骄傲。”

  她手机里至今保存着许多“舍不得删掉”的短信,都来自观众。2008年地震后,她的手机里瞬间涌来10多条短信,“胡老师,您注意安全。”

  有一次,胡晓蓉受一位素不相识的家长之托,到草堂小学给孩子们讲金沙故事。胡晓蓉先是提前20天到学校参加家长课堂,熟悉环境和氛围,接着又邀请家长和学生代表到金沙,她亲自接待解说。这位家长在博客里这样写道:“正如另一位妈妈对胡老师的评价———好人。好简单、好温暖、好朴实、好亲切的两个字———虽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已经很少用‘好人’二字来概括一个人。”

  “现代人太冷漠了,这些文物又离我们太远了。只有情感才能拉近距离。

  比如我在地震博物馆给孩子们做培训的时候,有人就跟我说,胡老师,我每次看到那些废墟,我就清楚地知道:我的父母埋在哪里,我的钱包埋在哪里,甚至我的仇人埋在哪里,我都一清二楚……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记者有幸听了胡晓蓉的一次讲解。40分钟的时间里,她哭了三次。

  第一次哭

  “我站在这里,看着这里,感觉这是远古金沙人留给我们的一本厚厚的书,将来的许多天我们都要在这里翻这本书。如果他们天上有知,会不会感谢现代人给他们建了一个这么美的家?……”(哽咽)

  第二次哭

  “这是远古金沙人生活场景的复原图。它是现代人与远古金沙人共同创作的。在3000年前,金沙只是一个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哪里会想得到,在3000年后,这里会被赋予这么美的名字:金沙。是金子,终究不会被尘土掩埋,将在历史的那一刻散发它奇异耀眼的光华……”(哭)

  第三次哭

  “我们帮远古金沙人完成了一个飞天的梦,用蜀绣作为载体,太阳神鸟跟着神六上了天,在宇宙中翱翔了5天才回到地球。前几年我见到杨利伟他们了,那天我特别激动,我等到这一天了,我面对航天人,代表3000年前的远古金沙人,向他们深深地鞠上一躬。说声,谢谢!”(哭)

  “你们觉得冷吗?我觉得这是金沙最舒服的时候。”

  1月的最后一天,成都迎来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在细雨里缩着脖子。胡晓蓉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腰板挺直,仰头呼吸着清冽的空气。她的皮鞋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小道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夜晚的金沙也很舒服。有一次,我在晚上接待一位玄幻作家,那个氛围特别好,我说:‘你走呀,远古的金沙人能听到你的脚步声。’”她笑起来,耳垂上那对著名的太阳神鸟耳环闪亮亮的,样子像春天。 胡晓蓉,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员。1984年进入成都市博物馆任讲解员,2001年11月成为金沙遗址博物馆首任讲解员,至今已近14个年头。

  胡大姐的生命之重

  我的观众

  如果要向一个不认识胡大姐的人提起她,人们多半会说:“有一个解说金沙的讲解员,到现在已经解说了几千场,每一场她都会哭!”

  有一次,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太太被胡晓蓉的解说感染,上前一把抱住她泣不成声。一年后,游客中心来了一位小伙子,找到胡大姐问:“还记得一年前抱着你哭的老太太吗?我是她儿子。”原来,小伙子来成都出差,老太太再三嘱咐,一定要来看望胡晓蓉。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听过两次胡晓蓉的讲解。他来成都给她颁奖,说:“胡姐,你来故宫一定打电话给我,我回报你,我给你讲一次故宫!”

  这个金牌讲解员接待所有普通的游客。博物馆门口的保安就有她的电话,随便什么游客只要问:你们这里那位胡大姐在吗?就可以要到她的电话。

  其实看她每天讲得那么多、那么累,同事们会心疼她,有时候也会替她打掩护,说胡大姐出差了。可是她只要知道了,就一定要站出来讲。大家都拿她没办法。

  她的讲解费,和馆里其他所有小辈儿讲解员一样,都是50元一人次,不多收一分。有一次,一位画家听了她的讲解特别感动,非要拿1000块钱表达感谢之情。胡大姐坚决不收。在馆内,为了保持金沙文化的神秘感,采用了专门的讲解设备:讲解员使用耳麦低声讲解,游客在交纳50元讲解费用后,用博物馆分发的耳机收听。但胡晓蓉坚持不用设备。“有些老人可能一辈子只能来一次金沙,我愿意让他们不用耳机也能听我讲。不收费。”

  我的孩子

  十几年来,胡晓蓉从未休过年假。对于她来说,周末也几乎都是工作日。

  比如昨天,她就已经飞往南京,准备为当地的云锦博物馆培训讲解员。她特别选在周日下午出行:“不要提前去,人家来接待你很麻烦的,周日下午去,正好周一早上8点开始工作。”

  “每天想的都是文物、观众,还有我那些孩子们。”她一口一个“孩子们”,其实是指年轻的讲解员。前前后后,胡晓蓉在金沙带出了五六十个讲解员。她也常常被邀请到四川甚至外省的博物馆帮着培训,“博物馆是一个事业,所有的博物馆都好了,才是真的好。”胡晓蓉带了超过500个学生,桃李甚至包括监狱的监区解说员。

  5·12受灾地区后来建成的地震博物馆的讲解员,几乎都是胡晓蓉一手带出来的。上周,一个年轻的讲解员结婚了,她专程跑去北川,参加婚礼。他们都叫她胡妈妈。

  今年春节,胡妈妈把自己的值班时间排在了除夕和初一。“外地的孩子们回不去,我得陪陪他们。因为解说员是分两组倒班的,两个组的孩子我都要看到,所以,除夕和初一都要排。”

  孩子们都知道胡妈妈有三样最爱的东西:可乐,咖啡,巧克力。每次过节,她就买来巧克力和孩子们一起吃。“我嗓子比较皮实,我不保养,蜂蜜水都是准备给他们的。”她那么爱这些馆里的孩子,家里的孩子会不会吃醋?“我女儿像男孩儿的性格,不会唧唧歪歪。”

  胡妈妈也有严厉的时候。她发现孩子们在休息室玩手机,“游客在外面,他们人往外走,眼睛还在盯着手机看。”她说了很多次,不管用,他们说,胡妈妈吓我们呢。“那好,那就没收手机,扣分。去年开始,抓住一次扣一分,扣完12分就走人。”

  不过,孩子们带给她更多的是欣慰:“外地有些博物馆有编制,我们这儿都是签合同的,但是没有人走。”

  我的金沙

  今年1月1日,是胡晓蓉62岁生日。

  这距离她正常的退休年纪已经过去了7年。“王院(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毅)说,要让我做中国第一个‘白发解说员’。那我就等着白发苍苍呗。”现在,胡晓蓉的笔记本还在增加当中。62岁的人仍像海绵一样,拼命在吸收。“在说金沙神鸟的时候,我就想到,远古金沙人也有梦,他们在3000年前会不会做飞天梦呢?现在,我们的航天人帮他们实现了梦想,于是我把这一块加进了我的解说词。”

  她形容金沙文化:“神秘、飘逸、奔放、热情、饱满,有着异域色彩……这不奇怪,金沙里有西亚文化的影子,是因为当时古蜀已经有了商贸。这是我从南丝绸之路的报道上看到的,我也加进来,丰富金沙。”

  一个采访过胡晓蓉多次的记者回忆说:“我听她讲过五六次。她每次都哭。”他总结说,在两个情感节点上,胡大姐最易动情。

  “一个是她天天在金沙,与金沙朝夕相处,她打量它、抚摸它,在她眼里,它们是活的。另一个,是她出生在成都,她觉得这里有3000多年的文明,非常了不起。”每触及这两处,胡晓蓉便会哽咽,流泪。

  “她说话的调子高,无论什么时候,腰总是挺得笔直;她的思维、情绪,都处于一种高昂的状态,即便很多年轻人也做不到。”

  2006年12月,无锡日报记者郑慧随无锡赴成都文化建设考察团来成都。在这位外来者的观察中,胡晓蓉“个性与张力十足”:“她的讲解不仅严丝合缝,而且激情饱满,以至于不时泪光盈盈,哽咽难言。她的激情无疑是真实的,也许正是在这种被放大的金沙情结之中,让我们得以遇见了一种坚定的存在,它也许应当被叫做‘成都精神’。”

  胡大姐的内心独白

  只要有人听

  我就一直讲下去

  成都商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还记得第一次为金沙流泪是什么时候吗?

  胡晓蓉(以下简称胡):我记得第一场是给摩托罗拉的中国总代理讲。我为那一场讲解准备了12天,还是怕,不敢讲。开始的时候,那些东西,在我眼里,就是一件件文物,就是死的东西。但时间长了,什么东西都会产生感情。我现在对它们充满了敬畏。如果久了不在馆里,我出差回来,一定会默默地去转一圈。夏天的时候,刚刚下过暴雨,竹林边上会有一层雾气,我走到那里,就想到3000年前这里的场景,会不会有人从竹林里钻出来打水呀?

  记:你会常常有这样的想象吗?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胡:其实我下的是笨功夫。我看了很多有关太阳崇拜、玉器、三星堆的书。在报上看到对我有感触的东西,现在可能用不上,我也记下来。我有一个小本子随时放在口袋里,随时记。慢慢地,好像和它们在沟通了一样,我就受益了。我天天在金沙,跟古人对话,跟文物对话。然后我再把我们的对话翻译成解说词,传递给更多的人。

  记:你觉得自己的这种讲解风格叫什么?

  胡:用心。

  记:你要求你的学生都学习这种风格吗?

  胡:不。各种风格都必须存在,我不强求。语言的节奏就是心率的跳动,我是比较外向的人,所以你们能看到我有这样的表达。

  记:所以所有的解说词都是你自己创作的?

  胡:金沙博物馆是没有统一解说词的,馆里只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金沙没有文字,但我不觉得这是一种遗憾。正因为如此,它能带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没有标准答案,这让金沙更有魅力。

  我不把它们当文物讲,我把它们当艺术品讲。比如金面具,我会说:“面具在微笑。因为它看到它所在的这片土地,今天比3000年前更美丽。”比如太阳神鸟,“它刚刚出土的时候,并不是大家看到的这样,而是揉成一团,被考古人员捧在手里。后来,当我们把它舒展开来,没有一个人发出叫声!因为都傻了。不知道远古金沙人是不是知道3000年后一定会有这一幕,所以给我们这么完美的礼物。”

  记:讲解词是每场都一样吗?

  胡:不一样。有很多是即兴发挥。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件祭祀的器皿,眼前就突然浮现出3000年前制作这个器皿的工匠。那时的工具很简陋,许多东西必须依靠时间和耐性。我就把我的感想讲了出来:那时的人往往用一辈子的生命去打造一件祭品,奉献给神灵。他们总是问自己,是不是不够虔诚?是不是付出不够?可是现代人呢,往往什么事都怪天,怪地,就是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记:所以你在讲解词里加入了很多人生感悟?

  胡:恰恰相反,我觉得是金沙丰富了我的人生。我在金沙学到了很多。

  记:你有不少铁杆粉丝。但也有人觉得,你的眼泪并不真诚,不就是一个博物馆,至于吗?

  胡:我没有骗过观众。我自己是真诚的,不然不会这样地付出。现代人太冷漠了,这些文物又离我们太远了。只有情感才能拉近距离。比如我在地震博物馆给孩子们做培训的时候,有人就跟我说,胡老师,我每次看到那些废墟,我就清楚地知道:我的父母埋在哪里,我的钱包埋在哪里,甚至我的仇人埋在哪里,我都一清二楚……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记:过多的情绪会不会影响文物解说的专业性?

  胡:当然不可能脱离实际乱编造。但是你把那些知识点一条一条摆出来就能让观众完全听懂吗?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感受,如果不喜欢我,可以听别人讲。我现在比较自信,起码很多人记住了我,记住了金沙。

  记:讲了几千场,你累吗?

  胡:讲的时候不累,讲完了有点累。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讲9场,但我第一场情绪在什么地方,最后一场情绪还在什么地方。我不会因为累了,嗓子哑了,就懈怠了。我不会放弃每一个人,也不会放弃每一场。

  记:准备讲到什么时候?

  胡:只要还有人听,我就讲。没人听了,我就来金沙当志愿者,看着它。

  原标题:对历史的敬畏让我泪流满面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