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十年风雨催人老,满头青丝变白发,十年的志愿讲解员工作造就了一个从容淡然的杨龙玉,十年的积淀也让杨龙玉老人成为河南博物院一张特殊的文化名片。1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杨龙玉用流利的英文告诉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期(志愿讲解员 杨龙玉)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比较感兴趣,或者比较喜欢这些东西,兴趣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总想使自己活的充实一点,有意义一点吧。
解说十年风雨催人老,满头青丝变白发,十年的志愿讲解员工作造就了一个从容淡然的杨龙玉,十年的积淀也让杨龙玉老人成为河南博物院一张特殊的文化名片。1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杨龙玉用流利的英文告诉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期(志愿讲解员 杨龙玉)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比较感兴趣,或者比较喜欢这些东西,兴趣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总想使自己活的充实一点,有意义一点吧。
解说初次见到杨龙玉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他步履矫健,人很精神,并不像是已年至六旬的老人。与之交谈中,杨龙玉的谈吐让记者倍感折服,谈古论今抑或是讲述自己的辛酸经历,他始终面带微笑。杨龙玉认为,志愿讲解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同期(志愿讲解员 杨龙玉)帮助别人也是自己提高,就是说,享受这样一种的过程吧,或者感觉这个过程,比较的愉悦,有的时候,你比如说有些互动啊,有些交流啊,你比如说像有些观众,他们对有些东西,对有些这个文物啊,他们不太认识,或者说包括一些,这个最基本的展出顺序,都不是太了解,你通过你的讲解,他们好像对这个文物有了了解,或者说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我感觉,这也是一个收获吧。
解说记者采访得知,杨龙玉从2004年11月至今坚持每周一天的志愿讲解鲜有中断。即使是他2009年在新密教学的那段时间,仍坚持每周二倒三趟车,历时两个多小时从新密赶到河南博物院志愿讲解。
同期(志愿讲解员 杨龙玉)你比如说我要回去晚的话,有的时候可能就没办法吃饭,或者来这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有的时候有可能的话,你比如说买点东西稍微垫一下,然后等讲完了再说。
解说上了年纪的杨龙玉也经常面临一些挑战,博物院不定期会举行临展,展品资料来得晚,对于记忆力是个很大的考验,譬如在背一些古代皇帝的年号方面他就下了很大功夫。杨龙玉告诉记者,不同于职业讲解员的是,有些时候则需要他自由发挥进行讲解,这便需要他平时大量积累历史知识。
同期(志愿讲解员 杨龙玉)你要想给别人讲出来,比较从容地的讲出来,就是说能够感觉比较好,能够很快地进入状态,那你就要多下点功夫,再一个,有的时候,你还要平常要留意一些事物,只有这样就是说,才能够讲得更为生动一些,更为贴切一些,更为准确一些。
解说杨龙玉最初应聘志愿讲解员只因为对历史的喜爱,对志愿者的概念却很模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他也体会到了一种志愿者精神,而且让这种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与杨龙玉同在一组的志愿讲解员刘俊江亦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杨龙玉身上的志愿者精神是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同期(志愿讲解员 刘俊江)我们在这,每个人都有工作,都很忙,尤其我们年轻人都比较忙,能够坚持到这来呢,最重要的是一种志愿者精神,这个精神我觉得是什么呢,不是说你要是自我标榜,我要为社会做奉献啊,我要牺牲我怎么的,而是什么呢,我在这种服务于社会,做志愿的过程中,我自己得到快乐,所以我看杨老师,他身上是有这个精神的。
记者 阚力 河南郑州报道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