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2,让“三农”搭上信息化“快车

2015年02月09日 06:55   来源:重庆日报   

  12582,在诞生后的9年里,为6370万户城乡居民提供了3.95亿条信息,涉及“三农”生产、生活、求职、基层组织服务等方面。

  “现在,它已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三农’信息中心。”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总裁李跃说。

  这个“三农”信息中心,“根据地”就在重庆。

  “中继站”:让信息传播“不掉链”

  近日,记者走进北部新区青枫北路凤凰座B栋二楼——中国移动“12582基地”。从全国各地拨打12582,都会被转接到这里。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热线都有人接听。

  数千平方米的二楼,被500个格子间占得满满的;数百名话务员一边接听来电,一边在电脑上输入或查找用户所需相关信息,低语与键盘敲击声在房间飘荡。

  “您好,这里是12582。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座席号为2670的话务员徐婵声音甜美。

  “我是忠县汝溪的。这几天下冻雨,油菜冷遭了,有没有办法补救?”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几分焦灼。

  徐婵熟练地在电脑上敲击后,在数据库中找到了与油菜田间管理有关的几条农技知识,其中有一条正好对路:“寒流后发现冻苗要及时培土扶苗;及早排除田间积水;解冻时,对油菜撒施一次草木灰或对叶片喷洒一次清水……”

  “要得,我回去试一下。”在记下技术要点后,电话那头少了几分紧张。

  “我们接到农技的咨询比较多。这时一般先查找数据库,看有没有相匹配的技术信息。有,就把它调出来,直接作答复;没有,我们会把电话转给市农委的专家去解答。”徐婵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流程。

  去年,12582农信通为农民提供相关技术信息4000多万条次;发布气象提醒短信53亿条,月均热线拨打量达120万次;全年为2273万农民工提供过服务。

  作为一家通讯公司,为何能建成全国最大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我们不‘生产’信息,但我们是涉农信息‘中继站’,让各类信息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不掉链’。”12582基地副总经理谭沸说。

  拥有全国最大用户群的中国移动,最初是希望在城市用户相对饱和的情况下,通过这个平台拓展农村用户。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手机成为农民接受信息最方便的渠道,也为他们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农业信息到达用户“最后1公里”提供了基础。

  在农业信息传播中,最难解决的是信息到达用户“最后1公里”问题。各个部门、行业每天要发布大量信息,但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农产品生产者群体广大,既有能熟练应用互联网的“电脑高手”,也有只会接拨电话、收发短信的普通农民,怎么才能把信息送到他们身边?

  对此,12582基地成立了相关的信息采集部门,从每天海量的信息中找出涉及“三农”的信息,进行编审后,再通过语音、短彩信、官网、微信、微博等发送给用户。

  “通过大众化的终端,农民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成本也很低。”谭沸说。如接听人工语音服务,只需付市话费或在包月通话费中扣分钟数;用微博、微信关注,只消耗包月流量。

  “发布站”:供需信息“一点通”

  大盛镇鱼塘村位于渝北区东北部,全村有2000多亩连片的秤砣柑。去年3月,这里单个重150克的柑橘卖每公斤两元,还是无人问津。

  家门口就是一个有几百万城市人口的巨大市场,为何还会卖难?

  “重庆市场大,但我们就是摸不到‘门’。”鱼塘村八组65岁的游贤明很无奈。

  “我们村是个‘留守老人’村。”村支书魏百花介绍:几年前栽下的秤砣柑,老人们精心管理,总认为到了季节就会有人来收。但现实是,来收购的人并不多。

  眼见销售陷入困局,魏百花试着通过微信找到12582求助。

  没想到,一条“渝北区大盛镇鱼塘村留守老人柑橘丰收却滞销”的消息,很快出现在12582热线平台、官方网站、微信、微博上。随后,市内一些批发商找上门来,两周便将20多户留守老人的140多吨柑橘收购一空。

  九组的靳全德是个有心人。听说帮忙搭桥销售秤砣柑的是12582,他还专门用手机订阅其中的“商贸易”。

  “12582经常提到某个牌子的蔬菜、水果好销。我发现,我们还缺了个牌子。”靳全德说。

  现在,村里也准备把“树牌子”这事提到议事日程上。“到时候,还要12582帮我们‘扎’起。”魏百花说。

  “商贸易”是12582平台下,针对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种植或养殖大户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的一个子产品。

  去年,12582为全国提供价格行情信息26.5万条,通过线上购销会、专席话务员撮合、线下团购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服务;密切监测农产品滞销事件,主动帮助市内大足菱角、江津西瓜,以及海南冬瓜、内蒙古土豆等滞销农产品牵线搭桥,促成了上千笔农产品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

  “枢纽站”:基层运转方便有效

  12582在改变农村生产、销售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基层的运作方式。

  近日,大足区铁山镇要部署关于春节前安全生产、慰问等事项,需召集全镇机关干部和村居干部开会。党政办主任卿勇通过12582“政务易”平台,在“信息发布”一栏填上通知内容,并勾选“镇机关干部”、“村干部”两个通讯组,点击“发送”——几秒钟内,相关人员就收到了通知。

  “在紧急情况下,12582作为镇情‘枢纽站’的优势能得到充分体现。”镇党委委员王玥红说。

  2013年7月,建角村发生森林火灾。接到报警后,镇里马上通过12582编写了火灾发生的具体地点、需要的灭火工具等,发送给镇机关干部,以及与建角毗邻的高龙、桂香、胜丰3个村的干部。

  接到群发短信后不过20分钟,在家机关干部、几个村的村干部和村应急队,组成近百人的救火队伍抵达现场,最快的一队人马到现场只花了6分钟。

  信息化还让镇上的事务变得“透明”,让一些流言不攻自破。

  在镇“政务易”的通讯录里,不仅有机关干部、村干部、医护人员、学校老师等通讯组,全镇每户的户主也被纳入“群众组”中。遇到重大事件,镇里会不断发布信息,引导舆论。

  去年11月,铁山镇因道路建设需要动迁10户村民。由于部分居民不了解真实情况,在当地部分QQ群里、相关论坛上出现了不少不实传言,引起居民的猜疑和不满。

  面对搭上“信息化”而飞快传播的流言,镇里也想到了用“信息化”的手段澄清事实。

  通过12582的“政务易”,该镇先后4次用政府简报的形式,把公路建设的规划、目的,建设情况和进度,发送到全镇3000多户居民手机上。很快,与手机上“政府简报”相吻合的事实,让流言渐渐平息,公路建设按期完成。

  此外,通过“政务易”的电子办公系统,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多了电子公文,少了纸质打印,一年全镇能节省10多万元的纸张费用。

  记者在渝西地区几个镇采访中发现,“政务易”在刚开始推行时,遇到过不少阻力。但使用几年后,它凭着高效、便捷、价廉的优势,在当地牢牢“扎根”了。

  目前,“政务易”为基层政府提供信息发布、上传下达、会议电话、政府简报、政务办公及群众信箱等多种功能,很好地满足了基层办公需求。“政务易”已经为重庆、江苏、河南、海南、内蒙古等省市1.1万个基层组织提供服务。其中重庆地区已覆盖100%乡镇和85%的行政村。

  未来:每村都有服务点

  2006年10月,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在重庆正式开通,当年即服务西部13个省市。

  梅茜是2006年就进入12582工作的“元老”。“当时我们就是想方设法找信息,编审后把信息一股脑甩给所有的用户。”梅茜说。

  为细分市场,梅茜后来参加了多项了解用户需求的调查,把用户所需信息分成“政策”、“市场行情”、“种植养殖”等大类,分发给有相应需求的客户。

  经过近5年的营运,到2011年,12582平台进一步成熟,为全国所有省市提供服务,并发展了“百事易”、“务工易”、“政务易”、“商贸易”4个产品,用户数从2006年的96万户增加到2010年的5687万户,并得到了农业部、工信部、科技部的肯定。

  “最初,我们要求‘立足公益,兼顾效益’,但现在更看重在公益这一块发挥的作用。”谭沸说。据了解,12582基地累计收益不到3亿元,但投入已达15亿,是集团唯一不考核收益的子公司。

  谭沸说,12582平台在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出了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任重道远。目前,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困惑,比如:受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影响,农村对信息化手段利用不够;平台缺乏多样化,内容投送缺乏精准定位,内容提供也有限;各自为政的情况还存在,技术、信息没能很好整合;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等。

  今年,重庆移动准备在全市每个行政村设一个服务点,为农民提供相关服务的同时,向外界提供当地农产品、所需农资等供销信息;今年3月底,12582的APP也将上线,通过手机安装的软件,可以有针对性地定制个性化栏目,让农民享受到高效、免费的信息服务。本报记者 罗芸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