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长三角小微景气好转 500万以上规模企业好转明显

2015年02月12日 16:3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与小微企业接触频繁的银行信贷员对此感触颇深。长三角某小型城商行信贷客户经理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银行做的主要都是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去年一年市场经济环境很差,我们的逾期和不良都比往年要高,浙江部分地区的不良尤为严重,做小微客户(贷款)真是越来越难了。”上述信贷客户经理表示。

  2月10日,新华—浦发长三角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报告 (2014年)(以下简称《景气报告》)在上海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下半年,长三角小微企业综合景气总指数为109.04,处于“微景气”区间的上沿,比当年上半年的105.48略有上升,显示去年下半年小微企业景气状况略有好转。

  对于未来小微业务的开展策略,某股份行小微业务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现在监管层有很多鼓励政策和要求,但小微业务的操作成本和风控成本还很高,加上政策的变动因素也很多,所以要跟随市场形势的变动而变动。

  同时,长三角某小型城商行信贷客户经理表示,目前来看,最近央行降准尚未给该行的信贷工作带来明显影响。

  500万以上规模企业好转明显

  《景气报告》显示,分行业来看,2014年下半年,传统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行业的综合景气指数,分别为106.39、105.61、115.85、111.21,分别处于“微景气”、“微景气”、“相对景气”、“相对景气”区间,均好于当年上半年。对此,《景气报告》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一系列的专项支持政策。

  从不同规模小微企业来看,2014年下半年度,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的景气指数最低,为104.44,处于“微景气”区间的下段,而500万~5000万元规模的小微企业处于“相对景气”区间,相比于2014年上半年上升明显。

  与小微企业接触频繁的银行信贷员对此感触颇深。长三角某小型城商行信贷客户经理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银行做的主要都是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去年一年市场经济环境很差,我们的逾期和不良都比往年要高,浙江部分地区的不良尤为严重,做小微客户(贷款)真是越来越难了。”上述信贷客户经理表示。

  从具体区域分布来看,2014年下半年,浙东、苏北和浙中三个区域的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相对困难,尤其是浙中的小微企业,其综合景气指数处于 “相对不景气”区间的下段,七个指标全线低于100的临界值,其小微企业总体运行恶化明显,投资尤其不足,前景堪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总体来看,各地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成本方面,成本景气指数总体偏低。此外,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小微企业2014年下半年融资状况有较大改善。

  业内建议先解决融资难

  那么,2015年小微企业投融资前景如何呢?

  《景气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对未来宏观经济预期较为乐观,以及对国家及各个地区纷纷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投融资发展相关政策的肯定,大部分小微企业对2015年的投资形势持乐观态度。

  对于近日央行的降准政策,上述信贷客户经理表示,就目前来看,此次降准尚未给该行的信贷工作带来明显影响。“这是刚出的政策,之前也没有一些应对措施,我认为降准对小微企业这块市场影响不大,对于一些大企业可能是相对明显的利好。”上述信贷客户经理指出。

  “按照目前的市场经济情况看,0.5个百分点的降准根本不够,我觉得要降2.5个百分点左右。”上述信贷客户经理表示,“国家政策层面开始将基础货币更多地投入市场,(2015年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大趋势上应该是会有所好转的。”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频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觉得不能把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绑在一起说,先把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了,自然也就不贵了。而资金的价格是市场自然形成的,人为地去补贴、去降价格我觉得是不会有太大效果的。”某股份行小微业务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道。

  对于未来小微业务的开展策略,上述股份行小微业务负责人表示,“银行现在是左手看到很多鼓励的政策和监管要求,右手看到操作成本和风控成本还很高,加上政策的变动因素也很多,所以对我们来讲,对小微市场这块到底是大做小做还是中做,要跟随市场形势的变动而变动。”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