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李瑛委员说,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医养结合”是寻求养老模式变革的一个突破口。她解释说,“医养结合”强调老年生活中的医疗和照顾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对于如何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李瑛委员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建立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制度和退出机制,规范“医养结合”服务市场。第二,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拓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资金渠道,整合多方服务主体的资源,共同满足老人需求。第三,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教育部门应加强养老行业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通过政府补贴一些专业培训机构与养老机构共同开展护理员培训,另一方面,要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稳定人才队伍。
做好顶层设计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李占通委员说,要全面统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目标,不让人口老龄化拖了发展的后腿,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占通委员建议,一是要站在战略高度上对人口老龄化进行再认识、再把握,做好顶层设计,把人口老龄化作为今后研究和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出发点,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纳入宏观调控,纳入国家规划。二是制定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社会救济法、家庭赡养法、社会服务法、老人住宅法和老年人福利法等专项涉老法律、法规。三是政府要加强引导,通过规划、财税、价格、土地、投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适当降低养老机构准入门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郭景平委员说,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仍未改变。
为缓解这一情况,她从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面提出建议。她说,在政府方面,应综合协调、完善机制,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科学调控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着力开发就业岗位,坚持创业引领,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启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助力行动计划”,设立就业网,抓好“万企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员工安置,为已就业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社会保障政策等。
郭景平说,在高校方面,应改进课程教育体系,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同时,还可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如举办“创业沙龙”、成立“创业俱乐部”,开展创业教育讲座和创业知识培训等,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在企业方面,郭景平认为应构建与高校合作互动平台,开展岗位对接活动,有效解决供求脱节等问题。
完善就业与失业统计体系
邱立成委员认为,目前,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制度仍不完善。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两个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市场的运行状况,不能作为进行经济调控的依据。
邱立成建议,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就业与失业统计体系。首先,要完善我国就业失业的统计体系和相关法规。科学合理界定统计口径;增加标准失业人员、平均失业时间和长期失业者的比重;增加失业分类和成因统计;健全月度、季度失业统计及报告制度,做好失业统计数据的分析与预测,提高失业统计的时效性和预警功能。其次,要编制我国就业指数,并应用现代电子网络信息技术,使就业统计动态化、规范化,使就业指数成为经济变化和公共管理工作的“晴雨表”。第三,要拓宽就业失业统计范围,将农民工纳入就业失业统计,逐步实现统一的城乡就业统计。同时,各级政府还要构建失业预警系统,以便及时防范就业风险,化解民生危机。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