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新疆大学的同学们面对高清大屏幕上与真人等高的老师影像,与浦江之畔同济大学课堂中的学子同上一节公共关系课;公交车站,年轻人低头看手机念念有词,等车的几分钟,就学完一个化学知识点;小朋友手捧iPad,跟着一起唱歌念诗,学与人交往的本领、待人接物的礼仪,潜移默化中浸润……这些曾被视作天方夜谭的情形,因为移动教育的发展,如今已司空见惯。
第三方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是移动教育快速发展的一年,用户数持续上涨,达到1.72亿,较年初增长了299%。
静下心才能写出好故事
令人意外的是,与这一爆发式增长截然相反,多家移动教育企业不约而同专注“慢市场”。“这个领域赚不了快钱,只能慢慢熬出一锅诱人的粥。”国内最大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技术副总裁李骏说。
移动教育应用“魔力小孩”开发的“魔力小孩识字”,用户超过600万,在2014年苹果在线应用商店(中国)下载排行榜上,排在教育类第一位。这一面向3—6岁孩子的识字应用项目,从酝酿到上线用了一年的时间,其中大半时间花在市场调研上。此外,“魔力小孩学拼音”、“魔力小孩学英语”等应用,去年付费用户数增幅也分别达到73%和160%。创始人廖晓琪说:“静下心来写出的好故事,才能赢得更多孩子的喜爱。”
智慧树网作为国内东西部高校联盟、上海课程共享中心的运营服务伙伴,釆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国内近500所会员高校提供课程建设与运营服务,帮助数十万学生共享课程。截至目前,已有近十万人次学完课程,修得学分。其运营总监葛新道出背后数字,项目2009年起航,用了4年时间才积累到1万学生用户。在此基础上,2014年用户数出现爆发式增长,达到目前的10万人规模。
教育产业更重质量口碑
数据显示,移动教育市场规模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截至2014年10月,全国范围内10多家相关企业获得了超过4000万元的风险投资。火爆背后,不少拿到钱的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下疯狂烧钱营销,烧完钱便被淘汰出局。
“一些新兴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标准路线,往往是找准市场缝隙,在风投支持下砸重金,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但移动教育不行。”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这种与众不同,来自“教育”二字。
“移动教育不是网上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葛新认为,付费后才是责任的开始,教育效果可能很久后才能显现,因此消费者选择时,品质比价格更重要。移动教育不仅仅是生意,在任何时候它首先是一个知识传递、文化浸润的过程,需要花费时间去期待,去尽力完善。
“魔力小孩”在前期调研中,团队比对了美国、日本等多个学习母语的应用产品,结合汉语汉字以及中国社会文化,最终决定放弃“卡片式教学”的传统路线,而是设置一个情境:一个可爱的外国小男孩尼可,跟随马戏团环游世界,边玩边学日常使用的汉字。“魔力小孩”从2012年10月上线至今已进行了7次更新,尼可游玩的国家从3个增至10个。尽管每次更新售价都会上涨30元左右,但下载量一直保持稳定。
“慢产业”尤需好环境
“前段时间,人员扩张,智慧树原有的办公室不够用了,徐汇科技园区工作人员帮我们一起找房子。”葛新说了这样一件小事。在她眼中,软环境是她选择上海创业的原因之一。
移动教育或许可以向其他“互联网+”一样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但相比其他领域,移动教育企业需要更多时间去酝酿、去积淀,这就对其外部发展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政府的激励举措以及给予创业者更多关怀,只是其一。
业内曾有这样的一件事,一个很受欢迎的付费移动教育应用,最初设定是一个账号、一个密码可以登录无限台设备,没想到却成了不法之徒的商机——国内网上商城出现了多家专门售卖账号密码的卖家,以比正版低三分之二的价格售卖。企业发现后,当即向商城发去律师函,要求约束管理,但盗版下架后没多久又卷土重来。于是企业只好再交涉,再下架……循环往复十余次,仍未根绝。
中国移动教育发展大潮中,这并非个例。在企业努力研究市场同时,相关的法律、机制等环境完善,与出台激励扶植政策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关键。
专家点评
鼎盛期远未到来
■任友群
近年来,在资本的追捧下,大量在线教育企业涌现。2014年,我国平均每天产生近3家在线教育公司,在线教育市场总规模已超8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近千亿。再加上对其他行业的拉动效应,整个产业规模将十分可观。
但从目前来看,互联网教育远未进入行业鼎盛期。比如,有的在线教育企业展示的信息技术产品,往往只依靠“炫”技术来吸引眼球;有的没有充分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没找到能黏住用户的盈利模式,风投的钱烧完就无以为继; 有的只是在用技术强化教育中的应试环节,并没有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有的希望进入主流教育系统,但只是在教育系统的装备条线上下功夫,希望通过批量装备快速占领市场,却没有把技术与教改、课改的实践结合起来,没有提供持续的可用性。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行业中,“快速诞生,快速消亡”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残酷的常态。
目前,针对个人用户的在线教育相对活跃,成功进入主流教育的则不多。这里,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是一个方面,主流教育的改革是另一个方面。谁能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之间找到契合点,谁就能成功跻身主流教育领域。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