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区全科医生不足4000 “健康守门人”能否守好门

2015年03月25日 16:27   来源:羊城晚报    王普

  距4月1日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广州医保新政的过渡期马上就要过去。随着“新政”的全面实施,有一些市民开始担心社区医院的容纳能力和社区医生的医术能否让人放心?遇到社区医院处理不了的疾病,转院手续是否好办?

  1、就诊量突增社区医院是否会漏诊

  羊城晚报记者这些天走访了广州市多间社区卫生院,发现有的在市中心的社区医院,由于地头好,不少老年市民愿意光顾。

  来看病的人较多,在交费处出现了排长队,在中山四路一间社区医院由于人多,场地感觉不够用了,人们比较担心如果许多人一下涌到社区医院就诊,本来就狭小的社区医院如何应付。病人到社区医院就诊有漏诊的风险。

  记者在社区医院采访时发现,部分患者不太放心社区医院医生的医术。

  有一位患者说,他有一位朋友的老爸,因腹痛、腹泻在社区医院输液治疗好些天,症状明显缓解。因为不放心又去附近一家大医院看病,医院为其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确诊为结肠癌。人们希望的是在社区医院能把轻症、可确诊的疾病就地治疗,当有了症状可能是某种重大疾病时,又能及时转诊,避免漏诊。

  有专家认为社区医院要起到“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作用。

  2、社区医院不让转诊怎么办?

  市民从社区医院到大医院,还需要社区医院开具相关的转诊证明,才能在大医院看病享受更高比例医保报销。

  有一位患者告诉记者,他当初胸闷气短,咳嗽不止,一个星期内来了两次这间社区医院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他希望医生开转诊单让他直接去附近的大医院就诊。“医生不同意,说我这是慢性病,在社区卫生院就可以治疗。”他只好又来社区医院看病。

  一位社区医院医生告诉记者,“目前患者的转诊标准是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判定的,普通的感冒发烧、咳嗽胸闷、糖尿病等慢性病都是很少转,遇到一些危急重病人,社区没有检查设备、社区没有对症药品都会第一时间进行转诊,“基层医生也希望主管部门能出台一份详细的转诊病例手册,有一个具体指引哪些病可以转,哪些不可以转。”

  广州市卫计局基层卫生处处长吴峰表示,今后信息化共享系统进一步完善,将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转诊过程中所有就诊信息都可以联通,为居民减少重复检查等。

  3、社区全科医生缺口怎么填?

  在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一种恶性循环:医疗技术不高→群众信不过→就诊患者少→经济效益不好→吸引不了好医师→医疗技术不高。 “医疗技术不高”是上述恶性循环的根源性要素。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还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培养、培训,尚未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体系和制度,低水平重复培训多,政府投入效果有待提高。

  记者从广州市卫计委了解到,至2014年底,广州市卫生人员总数14.8万人。按机构类别分,医院10.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9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万人,社区全科医生3892人。社区全科医生承担着“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而广州社区全科医生缺口还很大。

  广州市卫生和计生委员会主任陈怡霓称:今年起,未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生,不能注册为全科医师。未来,在广州做全科医师,必须具备本科学历,并经过规范化全科培训。今年广州基本可以达到每万名居民有两名社区全科医生的目标。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