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界外有石厝超12万栋 石墙形如冰裂纹(图)

2015年04月08日 17:12   来源:海峡都市报    

  莆田界外有石厝超12万栋,城堡式风情浓郁,但近年,不少被拆迁、重建,令人惋惜;而一水之隔的马祖有石厝聚落保护区,经验成熟,不妨借鉴

石墙被码得结结实实,犬牙交错,形如冰裂纹,红瓦老树古屋颇有一番韵味

  海都讯 清晨看日出,傍晚听涛声;观农家耕作,听燕雀呢喃。近日,海都记者前往莆田秀屿区,探访守护海岛近半个世纪或更久时间的石厝,独特的建筑、悠闲的生活,让久居都市的记者心向往之。

  这些石厝,只是莆田界外(北起兴化湾,南至湄洲湾,泛指沿海地区)众多石头村落的一部分。城堡般的石厝,不仅风情浓郁,也是海岛祖先“战天斗地”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它承载了海岛儿女的浓浓乡愁。

  但近年,石厝陆续被拆迁、重建,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为何不去有意识地抢救濒危的石厝,打造特色旅游?

  石厝成片,掩于葱郁林木间

  在秀屿区,驱车绕岛一圈,视野所及,有村落就有石厝,挤挤挨挨地连成一片。

  在埭头镇温李村,石厝被掩在木麻黄树林间,青石不分形状,不遴选大小,被码得结结实实,有的斜砌,犬牙交错,形如冰裂纹。石墙边,油菜花开得灿烂。登上南日镇九重山,举目葱茏,远处有风车转动,更衬得石厝美不胜收。

  在莆田界外,石厝数不胜数。2011年,莆田市住建局进行普查,发现莆田仍存有石厝超12万栋,95%分布在秀屿区埭头镇、东峤镇、平海镇、东庄镇、南日镇、湄洲镇,仙游县枫亭镇,荔城区北高镇,城厢区灵川镇、东海镇等沿海地区。

  徒手砌石,简约却大有文章

  这些石厝,浑身上下都是石头,连水井、狗舍、桌凳、茅房等也是用岩石垒砌的。别看石厝简朴,却大有文章,它们按大小,分为“三间厢”、“五间厢”、“七间厢”。“五间厢”较常见,左右侧为房,中为厅堂,后厅用作厨房、仓库。不少石厝,边角还留着锯齿状的石条。

  埭头镇温李村的黄老伯说,这些石厝大多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木材紧缺,台风频频,村民只得手工打石,徒手砌石厝,以抗风挡雨。起厝(莆田话,建房)时,很多人家资金不足,就先盖左房和大厅,右边厅墙留下石条,为今后建房留了余地。

  “空巢”石厝多,修缮费用高

  行走在厝间,不时可见新建的洋楼,高傲地兀立着,一些石厝,却被夷为平地,石条散落一旁。当地人说,近年,许多人家重新选址,盖起了楼房,石厝却大量“空巢”,表面看似完好,内部却隐患重重,主人索性拆了,旧石条低价抛售,一米仅卖几元,沦为新房的地基、挡土墙。

  莆田市住建局村建站负责人说,2011年的普查中,有保护价值的石厝仅1041栋,大多是公共建筑,民居大多墙体松散,抗震能力差,加固难又费钱。近年,沿海地区掀起“翻建”风,空置的石厝陆续被拆除,修缮费用高的石厝,也陆续重建,每年获批翻建的近3000户。

  莆田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则说,他们允许村民申请补助,修缮危房,但鉴定费不菲,当地又没有专家,仅靠目测。

  对此,村民林先生很痛心,他说,当地对石厝的保护意识薄弱,这些石厝仅住了四五十年,只要加固修缮,点缀独特的装饰,就会成为现代人停下脚步休憩的好去处。

  □他山之石

  台湾

  发补助鼓励修缮 石厝成招牌景点

  在沿海,石厝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不仅莆田,在福建的连江、福清、长乐、平潭、泉州等地,也有成片的石厝。尤其是海峡对岸的马祖,拥有四个传统石厝聚落保护区。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资深主持人周维崇,曾主持马祖岛的旅游开发。他说,在马祖,石厝短则四五十年,长则上百年,也有不少安全隐患,当地政府花了近6年,建成聚落核心区,又发放补助,鼓励居民自行改造,但修缮有严格的标准,没隐患的,尽量按原貌修缮。为了留住更多“原味”,他们甚至专程到福建沿海,探访传统工匠。

  周维崇说,如今,马祖、澎湖等地开发生态旅游,石厝成了招牌景点。村民有了收入,马祖北竿乡的芹壁从一个无人村,发展到现在有九家民宿,找回生机。

  英国 海都记者探访 赞古建筑原貌修缮

  2006年,海都记者曾探访英国,走进剑桥大学,剑河穿城而过,绿草如茵,点缀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更添几分生机。尽管历时700多年,教学楼却不断地按原样修缮,许多校舍的门廊、墙壁仍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古色古香。

  在爱丁堡,也保留着不少中世纪风格的石头屋,一些民居历经沧桑,依旧保持着平民区以往的风貌,窗户再狭小,也未曾改造。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严世宏副教授说,可分门别类,适当保护修缮,不只保护单栋的有文物价值的石厝,更应注重传统村落的成片保护,留住历史风貌。记者 陈燕燕 黄孔瑜 林海峰 吴光辉 文/图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