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以来,内蒙古冷暖空气活动特别频繁,境内极端降水、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集中爆发,且气温低于近年同期。面对异于常年的天气气候,内蒙古气候中心的专家20日给出详细而缜密的科学解答。
据内蒙古气象局资料显示,4月上旬全区出现2次全区型寒潮过程,较历史同期多1次,较上年同期多2次。上旬全区平均降水量为18.0毫米,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位列1961年以来同期第1多。同时,全区平均气温为1.8℃,为近10年来第2低。
4月上旬全区主要有两次明显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4月1—3日和4—5日,出现时间较常年同期平均偏早2—3天。并且降水时段集中、范围大,全区119个国家站均出现降水,其中有2站出现极端降水事件,这也是自1961年以来西部地区第2次在4月份出现极端降水事件。
据介绍,本月上旬,119个国家级气象站中有89站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5天,西部大部地区偏多2—4天,特别是霍林郭勒、乌审召、河南3站偏多4—5天。
降水过后,大风沙尘天气在4月中旬集中体现,4月15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出现2015年入春以来第四次、也是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范围为锡林郭勒盟及以西大部地区,能见度为1.4—8公里,瞬时风速达8—18米/秒。此次沙尘天气对当地民航、公路运输、设施农业造成一定影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
此次沙尘天气与历史同期相比,影响范围和强度均较大。据历史资料统计结果显示,1961—2014年4月15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站数平均为4.5站;出现扬沙天气站数平均为12站。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异于常年的天气,内蒙古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冯晓晶、白鹤鸣、刘新、李海英四位专家解析称,4月上旬,北半球欧亚区500hPa形势场上呈两槽一脊型,距平场为“-+-”分布,中高纬的距平区分布为北高南低。
专家称,中国西部处在负距平区,即槽区控制。东部处在正距平区控制,即高压脊控制。而内蒙古从西部的阿拉善盟至东部的通辽市处于正负距平的交错区,即槽前脊后的控制范围。而此负距平区的范围由北向南伸至北纬20度,使得南方向北方输送的水汽通道变得顺畅。东北的冷涡中心由于有日本至鄂霍次克海的高压阻挡,东移缓慢,所以冷涡旋转南下的冷空气不断的入侵内蒙古地区,与沿着槽前东移的南支槽带来的暖湿气流汇合,形成了明显的降水过程,自西向东影响全区大部地区。
专家认为,春季沙尘暴的发生受到大风活动频数的影响,而大风作为沙尘暴发生的关键动力因素又与前期大气环流条件密切相关。专家还认为,干旱也是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内蒙古去年夏秋连旱,冬季又为暖冬,给今春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温床。(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