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合肥市民去塞班岛旅游3天,因用手机上网结果却被通信运营商告知,她的手机上网流量费用超过了1.6万元。此事一经媒体报道,事情竟然峰回路转,目前通信运营商已经答应这1.6万元免了。
这一免不打紧,网友们不淡定了。通信商到底是有理还是没理呢?如果有理,干嘛要免。如果没理,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是否都得免?
按照运营商的说法,胡女士到达塞班岛时,已向其发送国际漫游资费提醒。胡女士之所以没收到并被停机,是因为账单是国外运营商控制,而账单返回国内需要一定时间。这样说来,运营商收费完全有理有据。运营商应该理直气壮收,并以此热议为契机,让公众更多了解漫游业务。问题是,运营商选择了息事宁人,让大家都看不懂了。
在我看来,这里可能是商家对待商品和服务的认知不同而做出的决定。商品是看得见的,而服务有时是很模糊的。可能运营商在收费机制上没有错,而在一些服务上有所欠缺。比如跨境漫游费提醒上,运营商完全可以通过短信提醒出国的客户,不使用时要关闭数据漫游功能;或如专家建议,在系统感应到用户出境后,运营商可以先期关闭这些功能,同时短信提醒用户,在用户愿意的情况下才开放。
这条消息让许多有出国计划的人都很犹豫,到了国外是不是就不能用手机了,那多麻烦。所以,运营商免了一个人,却给服务带来了更多问号。相信胡女士不是第一个对漫游业务有异议的人,更不会是最后一个。如果仅仅因为媒体的介入就让事情“圆满”解决,那么以后运营商遇到这种事情都得扮演“冤大头”的角色,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更不利于社会公平体制的建立。
所以在服务这个行业,要想得到好的用户体验,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于无声处听惊雷,处处为用户着想,才能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让自己更有竞争力。□金陵晚报评论员 张彪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