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创新明珠 科技与资本共舞
科创中心建设意见有望近期出台
上海市“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有望于近期出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今年上海市的一号课题。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上海市的多项调研活动显示,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将是从体制机制到人才培养的全面创新,在科创中心建设的相关方案出台后,上海有望迎来科技与资本的共舞,逐步建成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之外的“第五个中心”。此外,国务院日前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此背景下,科创中心的建设有望使上海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明珠”。
突破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最早由《连线》杂志提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报告认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是创新思想、创新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原创地并能在本地实现高效的成果运用于转化。其孕育的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果,能代表国家或者某个地区参与全球竞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硅谷、慕尼黑、东京等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创新之城。其中,硅谷模式等已经成为国内竞相模仿的对象。资料显示,硅谷模式主要是以企业引导全社会自主创新,并结合高效的产学结合、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以及良好的社会分工。据悉,2014年一季度,美国风险投资资金的50%都投向了硅谷。慕尼黑、东京等地在具体的创新模式上各有不同,或倚靠当地的大学资源或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但全社会创新的局面已经形成。
在国内则有北京、深圳等地争先恐后推进科技创新。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286.6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03%,位列全国第一。在2008年至2014年间,北京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去年深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643.3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4.02%。
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澳洲智库发布的《2014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显示,上海在全球445个被评价城市中的排名由上一期(2012-2013)的第29名退至35名,趋势不甚乐观。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831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6%。虽然近年来上海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但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上海追求的目标应该更高。
去年,高层提出上海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随后,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经历了半年多的调研和内部研究,并作为2015年上海市委一号的重大课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将科创中心建设定义为“突破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根本举措”。上海迎来“第五个中心”的新定位。
科技创新与自贸区建设联动
推进科技创新一直是上海的一大重点工作,上海市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四新经济”等都是在求索科技创新。上海市已经在网络视听、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机器人、3D打印、智慧照明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创新优势,其中网络视听已经占据全国约1/4市场份额,2014年产业规模超过130亿元。但为什么出不了像阿里巴巴等这样的代表性企业一直困扰着上海,这背后是对上海这一经济、金融等中心的更高期望。
现在上海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版”的科创中心需要体现自己的亮点。目前,上海科创中心方案并未公布,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上海科创中心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国际经济竞争更加突出地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要素驱动和资源消耗支撑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科技创新,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必须服从国家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科技经济合作与竞争。
韩正认为,上海科创中心是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的,是具有全球影响力、聚焦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现出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功能的。据悉,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将始终秉承开放的理念,以推动技术应用为路径,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动力机制,把握绿色、智能、智慧、互联网+、物联网等发展趋势;重点聚焦体制机制和软环境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创新人才集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四个方面,着力破解制约发展动力转换的瓶颈、难点和关键问题。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此前透露,上海科创中心方案将围绕5个专题22个方面,共有54项任务。其中,初步考虑试点实施海外技术移民制度、实施天使投资特殊税制的安排、探索开展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战略新兴产业板、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市场制度改革、完善重点行业的税收政策、允许世界创新平台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范围、实行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建立知识产权资本化交易配套制度、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探索发展新兴产业研发组织、改革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境外投资的管理制度、改革药品注册生产和流通管理制度、降低公用型保税仓库的建设标准等。
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更要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认为,要研究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关系,让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取得协同效果。一方面是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反哺科技创新中心塑造,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可以作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前提,使“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更为充实。另外,科技创新与自贸区建设的联动也将是“上海版”科创中心的重要看点。
国资国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将迎来科技与资本的共舞,这是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共同表达的观点。
5月12日、13日,韩正先后前往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听取对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建议。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离不开科研院校这一创新的重要源头,未来“环复旦、环同济、环交大、环东华”等大学创新圈有望形成。这些上海的著名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也将成为科技与资本碰撞的平台。上海高校的上市平台复旦复华、同济科技、新南洋、交大昂立等将是科技创新走向产业、拥抱资本的平台。
目前,上海市已明确重点科技园区将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据悉,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推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行动方案,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产业推出了系列扶持政策。市北高新园区、漕河泾园区等将成为创新企业孵化的基地。5月18日,浦东软件园发布“浦软创业+”5年行动计划。据悉,园区将在5年内提供不少于3亿元的专项扶持基金,其中创业企业融资支持不少于2亿元,浦软O2O创业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针对优秀创业者的政策补贴不少于3000万元。
另外,上海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将成为科创中心的重点发力方向。天强顾问创始人、总经理祝波善认为,上海的优质国企资源将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上汽集团、华谊集团、上海电气等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据上海商投集团副总经理马至诚介绍,未来国资国企的投资将继续向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等领域倾斜。上海目前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机器人、车联网、3D打印等产业的趋势明显。此前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徐逸波调研华虹集团时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上海还将重点推进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等的革新,让科研创新人才真正“名利双收”。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勇认为,科创中心建设是推动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的有利时机。(记者 徐金忠)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