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樱花虾拍卖现场
过度捕捞让全球海洋生态告急,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然而,在屏东县东港镇有个樱花虾产销班,透过极具特色的渔民自治,让原本濒临枯竭的“东港三宝”之一的樱花虾资源,奇迹般地恢复到如今一年1600多吨的高产量——
东港樱花虾,如何“游”得更远?
拍卖市场:
公开竞价禁私下交易
“拍卖要开始了,今天是封关前最后一个捕捞日,我得赶快过去,多拍下一些货!”话未说完,陈春朝匆匆起身,赶往不远处的东港鱼货交易市场。
53岁的陈春朝是屏东县朝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小就从事渔捞作业的他,在东港镇素有“樱花虾大王”的称号。他说,6月1日起,樱花虾的禁捕期又要开始了,5月29日是今年的最后一个捕捞日,各大中盘商(类似于批发商)早早云集拍卖市场,都想赶在禁捕期前多“拍”些货。
樱花虾是生长在150米至250米深海的稀有虾类,因其粉红透明色的外表像樱花而得名,其钙质丰富、营养价值高,主要产地只有两个,除了日本静冈骏海湾外,就是屏东县的东港海域。它与黑鲔鱼、油鱼子并称为“东港三宝”,是极具经济价值的特色海产。
陈春朝所说的“拍卖”,是东港樱花虾产销班的独创之举,即通过竞价拍卖的方式,共同管理共有资源,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摸索出一种渔获买卖的新模式,在海洋保护和渔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5月29日,午后的拍卖市场十分热闹。捕虾船陆续靠岸,渔民们带着一天的收成乘风归来。樱花虾甫一从车上卸下,倒入塑料箱里,便被拥上来的中盘商围住观察打量。
在陈春朝的带领下,记者亲身体验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拍卖大战”。当日14时,渔会的拍卖官大声宣布拍卖开始。只见陈春朝手疾眼快,先看看箱子里樱花虾的黏度,判断其新鲜与否,然后在手里的标单上写下一个“春”字,再写下4个数字的投标金额,将标单插进虾堆里。每确定成交一箱虾,就被渔工迅速抬上冷冻车,运往加工厂。
约莫一个小时,拍卖结束。陈春朝以每箱8600元(新台币,下同)的平均价,拍下了10箱樱花虾,一箱整整20公斤。虽然收获不小,但陈春朝手握中国大陆、香港及日本的大订单,还必须拍下更多的樱花虾才行。拥有十几艘渔船的陈春朝说:“即使是自家渔船捕捞到的樱花虾,也不能说就是自己的,必须要通过公平竞拍才能得到。”
自己捕捞的虾,拿出来和别人一起竞拍,听起来有些像天方夜谭,可在东港这却是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原来,为了应对越来越无序的捕捞,20多年前东港区渔会发起樱花虾限量限时捕捞的保育措施,成立樱花虾产销班,订立“作业渔船公约”,拍卖市场因此创立。
陈春朝告诉记者,所有樱花虾都必须通过拍卖市场公开竞价拍卖,严禁私下交易、自行留用及私自加工;杜绝黑箱压价,参与竞价的中盘商须事先缴纳200万元的保证金,渔民则可于次日通过渔会收到货款。
自律公约:
让渔民捕得少赚得多
“我们生在东港长在东港,明白樱花虾是上天的馈赠。不贪,樱花虾才能养活一代又一代的东港人。”东港区渔会理事长林清崇说,成立产销班,不仅仅在于协调管理樱花虾的捕捞数量、竞价拍卖、渔民福利等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带给渔民一种海洋生态保育的理念,告诉大家要放弃眼前小利,追求可持续发展。
东港捕樱花虾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但当时只是被当作捕捞底栖渔获的混杂物,常常被打碎做成养殖肥料,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有日本商人大量收购,樱花虾才获得重视。
回想起当初樱花虾产销班的成立,林清崇说,那时渔民大多在观望,很多人都觉得反正下网就有收获,只要多捞就能多赚,1997年当地樱花虾捕获量甚至超出最适宜量的3倍。大海的“反击”很快到来,2002年樱花虾捕获量突然大跌,渔船一天只能捕到两三箱,甚至更少。
从那个时候开始,渔民开始反思,樱花虾产销班也再次大力推广“限时限量捕捞,保护海洋也提高价钱”的观念,并增修“作业渔船公约”,每有新的规定通过就立即送到屏东法院公证,增加其公信力。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樱花虾产销班已有115艘捕虾船加入,配合自律公约,实施半年休渔、半年捕捞期程,每年11月至翌年5月是捕捞期,6月至10月是禁捕期。
作为台湾第一个渔民自治的产销组织,樱花虾产销班的自律公约内容事无巨细,比如只有拥有采捕许可牌的船只才准出海作业,但限量115个许可牌;每日每船捕捞11箱(每箱20公斤)为上限,其中只有9箱可以拍卖,另外2箱所得则归产销班公有,纳入公共基金……
东港区渔会总干事林汉丑透露,产销班的渔民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凡是超出捕捞上限的就送给其他渔船,大家都捕够了,就把虾倒回海里。
尽管自律公约规定繁杂,但东港渔民都很乐意遵守,因为大家明白,这是帮助他们干得少、赚得多的最佳模式。“20多年前放开捕捞时,一箱价格只有300元。现在控制产量,捕得少反而赚得多。给海洋放个假,也让渔民得好处。”陈春朝如此解释自律公约的设计初衷。
放弃眼前小利,着眼永续发展,大海很快给予当地渔民丰厚的回报。近3年来,樱花虾平均交易额近4亿元,渔民的年收入都在百万元以上;而且,随着樱花虾愈来愈受饕客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今年樱花虾的“身价”又同比增长了三成以上。
尽管如此,东港人明白,不贪才能换来长久,决然不会因为价高就多捕多卖,他们依然会恪守传承了20多年的自律公约,限时限量捕捞,公开竞价拍卖,以生态保育求取樱花虾产业的永续发展。
采访手记>>>
保护海洋,不妨多念“紧箍咒”
“不贪,樱花虾才能养活一代又一代的东港人。”东港镇渔民的感慨,反映出质朴不过的道理,然而这背后却有惨痛的经历。在采访过程中,陈春朝曾反复对记者说:“东港人吃过过度捕捞的亏,最明白保育海洋的价值,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断了子孙后代的活路。”
为了在海洋保护和渔业发展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东港人摒弃老观念、老办法,主动给自己戴上“金箍”,念起“紧箍咒”,订立了一系列约束捕捞行为和渔获买卖的规则。东港区渔会表示,这一做法意在避免产生“过渔”现象,防止“虾贱伤渔”。放弃眼前小利,着眼永续发展,给东港人带了更加丰厚的回报,这里的樱花虾捕获量年年超过1600吨,渔民年年喜获丰收。
保护海洋的“东港样本”,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例,保护好海洋生态、保育好渔业资源是将“金山银山”埋在了未来,给子孙后代留下生生不息的事业。在海洋经济热潮日益澎湃的今天,我们不妨也给自己念念“紧箍咒”,做好规划、设计,再上路。(记者 刘深魁 文/图)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