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显西安国际功能定位 可与沿海城市比高下

2015年06月12日 09:19   来源:三秦都市报   

  ”一带一路”的规划,给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定位,把西安放到与上海、深圳同样的战略高度,对西安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西安市委党校领导干部丝绸之路专题研讨班学员张庆生表示,西安在区位、科教、产业、交通、历史文化方面的突出优势具有不可比拟性,为此,应把西安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大战略中去,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加强对“一带一路”战略中关于西安发展定位的研究,科学确定西安城市功能定位,为建设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丝路辐射带动作用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引。

  回顾:西安历次总体规划中城市定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共编制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张庆生介绍,从西安历次总体规划城市功能定位来看,1953年—1972年,西安的首轮总体规划是以工业建设为中心,城市定位: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其次,以经济恢复为重点的第二轮总体规划(1980—2000),将城市定位以轻纺、机械工业为主,科学、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1995年到2010年,经济转型时期的第三轮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定位为:将西安建设成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第四轮总体规划(2008-2020),城市定位由“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改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同时提出“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的目标。2009年,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批复通过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西安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

  2012年8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启动建设了西安渭北工业区。201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在陕西设立我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为此,2013年国务院批准了西安市对第四轮总规进行修改。

  思考:西安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

  通过近期在西安市委党校学习、研讨及实地调研,张庆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顾西安历次总体规划中城市定位,“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下,结合西安的有利形势,分析西安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很有必要。

  “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定位给西安最大的机遇就是制度创新的机遇。张庆生说:自贸区的申报及合理布局强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直接惠及百姓,以后市民不走出国门就可以买到国外价廉质优的产品。

  在文化方面,西安应突出文化先行战略,努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夯实我国同沿线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提出后,西安和中亚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张庆生表示,西安人有浓厚的长安情结和复兴汉唐盛世的梦想,西安要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推行文化先行战略,有助于加强对丝路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一带一路”战略重点之一就是工业将向战略纵深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西安在内陆很有代表性,资源型企业、军工企业等垄断性国企很多。借此契机,西安可以充分发挥“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给西安“先行先试”的机遇,承接国家工业战略纵深转移,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成功的示范基地,将有助于国家对西安新型工业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吸引好的项目落地西安,促进西安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市民收入水平。”张庆生向记者说。

  《愿景与行动》提出:支持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其核心是制度和政策上的诸多便利和创新,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必须依托西安枢纽城市体系。张庆生建议可以率先完善交通枢纽、信息枢纽的建设。打通国际陆港、航空港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陆、空、互联网三条“丝路”通道,加快推进“智慧西安”建设。

  西安城市功能定位还应考虑地域空间的可持续承载。所以,西安还应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合理置换低效占用的建设用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用地保障,为城市功能提供地域空间的可持续承载。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