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条检验检疫创新举措助上海自贸区更好发展

2015年06月19日 06:00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记者 唐玮婕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后,又一波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将密集来袭。昨天,《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深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24条检验检疫创新措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率先推出从“最严格”至“最宽松”的十档分类监管模式,引导企业主动提升质量,支持上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

  分类监管,构建检验检疫快车道

  “24条”聚焦体制机制创新、简政放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互联互通等五大领域。其中,上海自贸区将实施从“最严格”先检后放到“最宽松”不检就放的差别化监管。这意味着根据输出国家或地区质量安全状况由差到好,企业质量安全保障和控制能力由弱到强、产品固有属性及风险类别由低到高的区别,先检后放的传统模式衍生出了通检通放、快检快放、边检边放、空检海放、即检即放、外检内放、少检多放、他检我放、不检就放等不同档次的创新监管模式。

  别小看“十检十放”,要知道分类监管可是贴合着自贸区内众多企业的实际需求,能起到直接降低物流、人力成本的作用。就拿“空检海放”来说,一批海运进口的货物到港前,先行空运同批货品实施检验,随后在进口商自我承诺的基础上参考空运的检验结果实施合格评定,减少重复检验工作,以缩短海运货物通关时间。此项创新举措可以把货物到港至实际销售的时间从65天压缩至11天,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受惠其中,驶上检验检疫的快车道。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俞太尉表示,“24条”内容基本涵盖了下一阶段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改革的重点工作,“我们将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营造公平、高效、统一的口岸行政审批服务环境。”

  联动科创,推动科研要素自由流动

  紧密结合上海自贸区的新一轮发展,“24条”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支持国际邮轮、生物医药、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会展、入境维修、文化产业、汽车平行进口及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全球科创中心、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发展,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和制造业健康发展。在促进自贸区的科研要素自由流动上,此次出台了针对科研用货物的一揽子创新措施,包括科研用样品、设备实施的通关便利,研发样品或耗材的进出口化学试剂的风险分级管理等。

  “浦东新区政府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后,紧紧依托监管部门,着力加强‘三个联动’,即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联动、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与浦东综改联动。”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说,上海自贸区将不断先行先试,坚持需求导向,改进政府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