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PPP模式持续升温,投资回报好的项目,资本竞相追逐。但一些非经营性、准经营性的市政和公益性项目却尴尬遇冷,其运营模式与盈利能力的矛盾亟待突破——
让“冷”项目“热”起来
东南网6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贤伟 戴艳梅 王永珍)
我省文化、体育设施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和市政道路、普通公路、堤防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但这些公益性强项目本身回报率低,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一方面是政府热盼,另一方面是资本冷对,如何运用PPP模式破解这道难题?
6月10日,带着解答这一问题的共同期待,参加全省推进PPP试点现场会的代表们,共同探寻成功途径。
35亿元文化大项目引来实力资本
歌剧院、音乐厅、多功能戏剧厅、影视中心、艺术博物馆、中央文化大厅……2017年底,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将如一朵洁白的茉莉花,绽放在闽江南岸。
这个总投资35.33亿元的大型文化项目,按PPP模式运作,由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标,吸引社会资本约23亿元。目前,237亩项目用地桩基工程已过半,完成投资1.5亿元。
“非经营性项目难以植入PPP模式。特别是我们山区,财政收入存量少,支出压力大,PPP模式是发展社会事业很好的途径。但对缺乏稳定现金流的非经营性项目,或收益不足以覆盖投资的准经营性项目,要找到合作的资本,难!”三明市财政局局长刘万年表示。
和刘万年一样,来自全省各地政府部门的PPP试点工作的推进者们,也迫切需要有更多成功案例和成熟经验可借鉴。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预期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依靠自身经营而盈利,如何吸引社会资本?
“我们将这个大型综合项目的运营资源分为两部分,灵活采用BOT+PFI+EPC结合的PPP模式,找到最佳解决办法。”代表政府出资的马尾新城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涛说。
影视中心、艺术博物馆、中央文化大厅及配套服务的商业、场馆外广告、地下商业、停车位等使用者付费部分,采用BOT,即由双方共同出资组建的项目公司负责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政府通过融资补贴、运营补贴等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需要时可无偿使用艺术博物馆和中央文化大厅。
全部设施由项目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成本的70%由中标方负责融资,但歌剧院、音乐厅和多功能戏剧厅则由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选择的专业运营商负责演艺运营,项目公司仅负责维修维护、配套服务等,非常类似于英国的PFI模式。
而EPC,则是由中标方负责项目的工程施工总承包。按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如项目未获得鲁班奖,社会投资人将被处以建安工程结算总价2%的质量违约罚金,获奖则可得到2%的奖励。
“没有现成的案例,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认真研究了半年,力求政府、百姓和投资方共赢。”林涛表示。
创新机制合理配置经营资源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是典型的城市功能性项目,近36亿元的投资,目前对我省任何一个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一笔大投入,这个项目通过灵活运用PPP模式,合理配置经营资源,至少能从四方面提供借鉴。”之前已专程前来调研过的省财政厅副厅长孙婷婷现场解题。
首先,政府将当期投资的压力,转化成运营期内的可行性缺口补助,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腾出更多的钱用于民生等急需用钱的地方。
其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最有能力承担风险的合作者承担风险。把歌剧院、音乐厅等专业性很强、运营难度相对较大的部分,单独拿出来招商,另行选择专业运营商运营。
第三,通过统筹经营性收入、建设成本补贴、融资成本补贴和运营补贴等,搭建了清晰合理的商业模式,确保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不高的公益性项目有可靠的收益,实现可持续运营,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热情。
最后,风险承担机制较合理。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特许经营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7年。按合约,社会资本须实现项目公司7200万元的保底收入,政府可无偿使用艺术博物馆和中央文化大厅。融资利息高于同期银行基准利率10%以上的部分,由社会投资人承担,风险可控。
省住建厅副厅长王胜熙也现场出招。他说,我省污水、垃圾、燃气等行业较早采用BOT运营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已超百亿元,有较成熟的经验。各地可将市政、路桥、园林绿化等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的项目和污水、垃圾、燃气等可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捆绑,合理配置经营资源,探索综合开发,增强“造血”功能,提高投资回报。
在当天的经验交流会上,福鼎也介绍了实践经验。“对道路市政工程等没经营收益的项目,我们尝试将地下管道、路面广告等有收益的项目捆绑纳入合作内容,实现市政项目的推进与合作经营收益。”福鼎市副市长黄颖倩说。例如,福鼎的城市东扩主干线市政道路项目,就捆绑4个子项目,目前已有5家企业有意投标。
公益性项目怎么办?对此,政策亦给予明确支持。上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广PPP试点的扶持政策,明确提出“保障社会资本合理回报”。对承担一定公益性任务、社会效益好、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和合理收益的PPP项目,项目实施地政府可综合考虑“使用者付费”定价、建设成本、运营费用、行业平均收益率和财政中长期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财政补贴的规模和方式,保障参与合作的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实现项目可持续运营。
“只要运营模式、合理回报两大核心问题能厘清,相信PPP的推广就会水到渠成。”黄颖倩认为。
记者手记>>>
勇于担当 大胆实践
上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广PPP试点的七条扶持政策,含金量极高,各界好评如潮。
好政策更需落实好。6月10日,省政府即召开全省推进PPP试点现场会,分析总结传统BOT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剖析现有案例,总结推广典型,指导各方开展试点。
应当注意的是,PPP工作是件新事物,特别是在试点阶段,社会各界对PPP的概念、模式、运作等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哪一类项目可以纳入试点的范围,哪一种模式属于PPP的范畴,没有成熟的可套用的规则,一些地方仍存在“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持观望态度,缺乏信心。
推广运用PPP是缓解融资压力的现实选择,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必然要求,亦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项大考。各级各部门尤其需树立革旧立新、勇于担当的意识,在能力建设、推进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在熟悉掌握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落实好这一改革举措。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