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化企业“十强”彰显我省文化产业优势与前景

2015年06月24日 05:55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6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光锐 文/图)

  在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受到格外的瞩目,不仅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以其优化结构、融合性强、可持续的独特优势,以及广泛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正在扮演经济转型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其战略性地位和意义更加凸显。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福建文化品牌、促进产业龙头发展等一系列部署要求,福建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持续组织开展文化企业十强推荐评选工作。最近,“2014年度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十强”榜单中包括了广播影视类的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类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海峡都市报发展有限公司,文化艺术类的福建省百利亨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文化制造类的南靖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佳美集团公司、华昌珠宝有限公司,新兴业态类的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博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届文化企业十强主要呈现出几个特点:

  从经济总量和规模来看,企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持续强劲。2014年度“十强”企业主营收入147.92亿元,纳税11.42亿元,企业整体规模实力比上届有明显提升。企业户均主营收入、净利润、净资产,与上届相比分别增长14.8%、2%、53.7%。

  从产业结构来看,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继续挑大梁,新兴业态比重加大。“十强”企业中,文化艺术类1家,广播影视类2家,新闻出版类2家。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且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前茅。新兴业态类入选企业2家,比上一届增加1家,均为高成长性互联网文化企业,反映了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类比重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从综合效益来看,社会效益第一原则得到坚定贯彻,文化积累和品牌塑造意识普遍深入。推荐评选活动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秀原则,将企业获得全国性奖项数量作为衡量和评估文化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尺度,社会效益占评分权重57%。入选十强的文化企业中曾获得过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的占70%。另外,社会效益新增公益事业、品牌效应等新的评价指标,引导企业将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内化为企业创新动力和长远发展战略,日益明确自身的文化属性和应担当的文化责任,主动自觉地承担起推动经济、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的积极功能。

  以点带面先导效应

  如何利用新兴产业促进整体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福建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与挑战。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2012年以来,福建省文改办组织了四届文化企业十强评选。同时,实施文化产业龙头促进计划,确定重点培育项目99个,通过行业部门点对点指导、文改办面对面协调、金融机构分类对接、财税一企一策扶持、对外招商平台抱团宣传等办法,促进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以点带面的先导效应。

  福建博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拥有91助手、安卓市场两个智能手机应用分发商店,91门户、安卓网两个大型手机门户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横跨iOS、安卓两大系统。截至2014年底,公司在iPhone和Android两大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市场渗透率分别超过80%和50%,“百度系”手机软件应用日分发量超过1亿次,占全国手机分发市场42%的份额,成为全国最大的手机应用分发平台和市场领先者。

  福建省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在全国民营电影发行企业中位于前列,公司摄制、出品、发行的3D电影《京城81号》内地首轮票房超4亿元,影片《闺蜜》一度蝉联台湾票房冠军,不断提升福建影视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些文化产业的领跑者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直接推动了福建的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凭借其“溢出效应”与其他产业门类实现多元融合,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据统计,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资产总计1905.49亿元,同比增长20.9%;主营收入2603.05亿元,同比增长16.0%。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