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3日),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编制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5》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是故宫建院90年来,第一份以文化遗产价值整体保护为目标的专项保护管理规划,其总体目标着眼“世代传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该规划有望于今年内获批。
腾退28%古建
开放面积扩至82%
故宫拥有3个第一——年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创世界博物馆第一;180余万件珍玩古董的馆藏数量,世界第一;1500余名职工的管理规模,堪称世界博物馆之最。在故宫目前的条件下,可移动文物的展示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之间、超负荷观众量与文物古建保护之间仍存在矛盾。《规划》的对策则是按院落历史功能、结合管理现状,调整空间功能分区、扩大开放面积。
目前故宫博物院内存在37个部门,《规划》要求将约半数办公人员“移”出宫,红墙内除保留必要的安全保卫和有关业务部门外,逐步外迁其他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研究部门。此举将腾退宫内大约5.1万平方米的用房,相当于28%的古建将清空,有望对外开放。
单霁翔说:“规划从2012年启动制定,当时的目标是故宫实现开放80%,但是现在我们认为可以扩大到82%。”
“收编”筒子河
构建“大故宫”
“紫禁城城垣外皮至筒子河外沿之间的保护范围地段,目前各区域管理权分属七八家单位,周边的社会公共空间总体呈杂乱无序状态。”单霁翔介绍,这种管理权的分散既不利于故宫文化遗产价值的全面展示,也增加了保护与管理的难度,“当年故宫失窃案中的窃贼便是借着墙外的柳树逃跑的,但宫墙外的柳树不归我们管理。”
为此《规划》筹建“大故宫”的管理理念,“希望设立统一的保护方案,让遗址保护有章可循,不因管理使用单位不同而产生偏差。”《规划》首次将南筒子河纳入紫禁城保护范围,一体化管理,恢复历史原貌。目前筒子河南段分属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两个单位管理。
改造内容包括:移除不当种植的树木,恢复围房的历史风貌;依据真实性和完整性评估,可对部分历史院落或地块格局发生改变和少量无存的院落,如西河沿、内务府和造办处等,实施空间格局的恢复措施;拆除所有与保护和展示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扩容至1463公顷
周边限高12米
《规划》明确:故宫保护范围分别由紫禁城及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及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5处地块组成;总占地面积106.09公顷。算上缓冲区,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地范围首次扩大到1463公顷。
“故宫2003年开始制定规划大纲,当时的建控范围就是贴着紫禁城绕了一小圈。如今已经过去11年,大高玄殿等重归故宫,建控范围也首次扩大,比如新增了7.8平方公里的环境协调区,还划定了地下文物可能埋藏区。”据介绍,皇城内都属于文物埋藏区,本次规划特别强调元大内遗址,主要针对的是目前在景山和故宫之间开通地下通道以缓解交通的动议,“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一定不会被允许。”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故宫周边限高的要求:故宫周边的一类建设控制地带限高0米,二类建设控制地带不得超过3米,三类建设控制地带在9米至12米。专家解释,新建筑不可能要求拆迁,但建筑是有寿命的,一旦超高建筑“寿终正寝”,则必须按照规划要求的高度重建。
筛查高频购票者
控制瞬间流量
为解决旺季观众拥挤对文化遗产造成的威胁及观众自身参观安全存在的隐患,故宫目前已开始实施日限流8万人、实名制购票的措施,端午期间,网络购票人数首次破万。单霁翔透露,7月7日以前故宫还将公布限流细节,应对暑期大客流。
处于限流初期,故宫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有人利用每人每次可以购买5张故宫门票的机会,在高峰时段代客购票、肆意加塞、加价出售、从中牟利,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购票秩序,造成高峰期售票窗口排长队的现象。
对此,故宫在每个窗口都设有监控设施,对于当天频繁购票、扰乱购票秩序的不法人员将由公安部门进行专项打击。此外,故宫将定期统计高频率购票人员,并进行筛查,对其中能够确定非法身份人员列入黑名单,禁止其通过任何渠道购买故宫门票。
单霁翔表示,今后,故宫除了每年动态调整限流人数外,还将实现对某一区域瞬间总量的控制,“比如在太和门、乾清门、御花园等拥堵区段分设流量限制,超额则发出预警,引导观众参观其他区域,变定额限流为动态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