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区生产性服务业持续高速发展。数据显示,1至5月,泉港区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值25.53亿元,同比增长11.4% 。去年,该区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值77亿元,同比增长12%。至此,该区这一行业已连续三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有别于第二产业工业,也不同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它以人力、技术、知识等资本为主要投入品,融入企业生产上、中、下游诸环节,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被称为“2.5产业”。
泉港区是我省央企、国企、外企最密集的区域,汇聚着一批大型内外资工业企业,是我省传统的大工业重镇。一直以来,泉港区当地的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可谓衣食无忧。
然而,泉港区并没有坐收渔利,而是从这些“巨无霸”工业企业中寻求新的投资良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年来,该区先后出台《鼓励第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暂行规定》、《泉港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多份文件,引导各类资本投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泉港经贸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头5月,泉港区新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注册数为174家,同比增长20%。近三年来,泉港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注册数量达1040家,增长181%。去年,该区生产性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764家,增幅达19.19%。这些指标,均高于该区其他行业。
“科研中试,就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临门一脚,科技成果只有经过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才能进行规模化工业生产。我们公司提供的科研中试服务,就是着力于这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位于泉港区的福建宇诚化工公司中试基地负责人刘主良说。
福建宇诚化工公司原本是一家普通的化工产品制造企业。2011年初,公司结盟厦门大学,在泉港区启动中试基地项目,瞄准该区发展大石化工业中的中试转化市场需求,为石化上、中、下游产品相关衔接领域提供中试技术服务。自2013年该基地运行以来,公司已成为当地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几年间,这些“2.5产业”日益成为当地产业经济中的新增长点。据统计,围绕该区最大的化工产业链,目前就聚集350家与石化相关的制造维修、检验检测、设备安装、物流、设计、中试基地、电子商务、工程建筑、环保等企业或科研服务机构,去年税收超100万元的有78家。
“在传统的大工业发展速度放缓背景下,‘2.5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泉港经济‘新蓝海’。”泉港区区长吴礼源说。
记者点评>>>
包括大工业在内的制造业景气度不高,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面对这一形势,泉港区从大工业配套中发掘投资机会,崛起了“2.5产业”。这一产业的勃兴,不仅为泉港大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更是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了当地经济的品质与品位,惠及当地整个经济。背靠央企、国企等“大树”,泉港区本可坐享其成。然而,泉港区主动作为,力求突破,在“2.5产业”领域寻得新机。泉港区的案例,给其他大工业集中的地方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发展新思路。(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庄国辉 庄子瑜)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