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昨天详细阐述了非首都核心功能以及疏解路径,2017年,一些疏解项目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并不讳言,过于集中繁多的“城市功能”让北京“不堪重负”。举例来说,目前北京三级医院大多集中在城六区内,每年近两亿诊疗人次都要挤进内城。
卢彦:“我们现在全市88家三级医院,其中67家在城六区内,89家在京的高校有64所整体或者部分集聚在城六区,所以我们必须把这种过于集聚的功能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必须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先导和突破口。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确认,目前他们已基本划定疏解范围,一般性制造业,区域型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中心城区过于集中的教育医疗资源以及部分行政、事业、服务单位都将涵盖其中,他们将通过“市场和政府”双重用力,做好“减法”。
卢彦:“北京之前在制造业里形成了大而全的特点,市内有13个工业行业都存在占地多,高耗能这样的问题,对于不符合首都定位的制造业,我们要实施更为严格的,用水,用工、用地、排放标准来控制,对高耗能有污染项目就地淘汰一批,对有条件通过结构调整进而符合首都定位的项目,转型升级一批;对有经济带动作用的项目,通过积极区域对接,转移疏解一批。”
截至目前,北京向河北转移的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同时,这些疏解任务都将有严格的时间表。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介绍,到2020年,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的均衡再布局将取得进展。
刘伯正:“到17年,有的疏解项目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在已经确定的教育和医疗服务项目基本在2020年必须完成疏解任务。”
据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透露,京津冀区域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过程中,今后将引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刘伯正:“国家现在确实在制定涉及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十三五规划,这也是第一个跨越了省级行政范围,涉及到我们这个整个区域未来的一个发展规划,这个工作当前正在加紧的推进。”(记者杜希萌)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