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东莞普通住房价格新标准发布 一类标准上调近千元

2015年08月04日 11:05   来源:南方日报    郝金朋

  7月份,东莞全市住宅签约均价为10077元/平方米,同比涨8.6%左右。胡国球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郝金朋)近日,东莞市住建局联合市财政局、地税局下发《关于调整我市普通住房价格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东莞市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进行新的调整。

  新标准实施后,一类标准价格上升991元,二类标准上升101元,三类标准则下降443元。

  各镇街(园区)分类也有所变动:樟木头镇将由一类降至二类,谢岗由二类降至三类,中堂、企石、横沥由三类升至二类。

  本标准自2015年9月1日起至2016年8月31日止(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间为准),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执行。

  分类标准反映住房价格变化

  根据《通知》要求,此次一类标准价格上限为11106元/平方米,比上年标准上调991元;二类标准价格上限为7854元/平方米,比上年标准上调101元;三类标准价格上限为5943元/平方米,比上年标准下降443元。

  本次调整后,按照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计算,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实际成交价格继续按镇街(园区)划分为三类标准。与2014年相比,一类镇街由13个减少到12个,二类镇街由14个增加到17个,三类镇街由6个减少到4个。

  调整具体为:樟木头由一类降至二类,谢岗由二类降至三类,中堂、企石、横沥由三类升至二类。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整是基于2014年各镇街(园区)普通住房的成交数据,以及市政府批复同意的调整方案作出的。分类的升降反映了各镇街(园区)过去一年普通住房销售价格的变化或波动,价格标准的升降则与每一类镇街普通住房的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东莞房价较为平稳,且去年已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因此今年的调整幅度相对较小。相比去年,虽然有两个镇街被调低至下一类镇街,但也有三个镇街上升一个类别,享受税收优惠的购房者范围或将进一步扩大。

  享受税收优惠范围或将扩大

  普通住房价格标准主要是为了区分哪些房子可以享受优惠契税。目前东莞征收契税标准为:普通住宅契税1.5%,豪宅契税3%。

  从上半年来看,东莞的改善型需求有上涨的趋势,预计将有不少购房者将因为此次新标准的上调而享受到更大的契税优惠。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在完成本次调整后,相关部门将继续密切监测房价变化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对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调整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研究缩短调整周期的可行性,对调整机制作出进一步优化。

  一类标准

  东城、长安、南城、虎门、松山湖、莞城、凤岗、塘厦、寮步、黄江、万江、厚街

  价格标准为低于11106元/平方米(含)

  二类标准

  樟木头、石龙、石碣、高埗、清溪、沙田、大岭山、大朗、麻涌、中堂、常平、茶山、道滘、石排、企石、东坑、横沥

  价格标准为低于7854元/平方米(含)

  三类标准

  望牛墩、谢岗、桥头、洪梅

  价格标准为低于5943元/平方米(含)

  7月东莞房价

  涨幅居全国第三

  同比上涨8.6%左右

  ■相关

  7月3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15年7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68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4%,连续上涨3个月。

  其中,住宅价格环比6月上涨的城市个数为46个,较上月减少7个。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湛江、东莞、武汉、北京、宜昌、保定、吉林、惠州、上海。

  报告显示,深圳以9.73%的幅度绝对领先,而排名第三的东莞涨幅在1.40%—3.00%之间。

  而根据市房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东莞全市住宅签约面积约81.3万平方米,环比6月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在20%以内。7月住宅签约均价为10077元/平方米,与6月份的10088元/平方米基本持平,同比去年7月份上涨8.6%左右。

  从今年5月开始,受政策利好带动,改善型群体加速入市,东莞房价也开始加速上涨,5月份房价9785元/平方米,环比4月上涨5.9%。到了6月份,住宅均价升至万元大关,达到10088元/平方米,而刚刚过去的7月住宅均价为10077元/平方米,连续两月保持在万元以上,也创下东莞房价历史最高的两个月。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