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好长江经济带这口水

2015年08月17日 04:19   来源:国际金融报   

  必须树立共生崛起的理念,要舍弃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想,创新产业链跨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赢得竞合的“乘数效应”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将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引导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和分工协作,促进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对长江经济带的政府和企业来说,如何喝好“长江经济带这口水”,将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腾飞的重要关键点。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密度最高的经济走廊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可开放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覆盖9省2市,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俯瞰长江 黄金 水道,它犹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如果上海是龙头,川滇便是龙尾,武汉长沙便是龙身。如若巨龙腾飞,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是腾飞的最大动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宏观层面来看,要走出凯恩斯,迈向熊彼特。不走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长的老路,要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从中观层面来看,不光要发挥比较优势,更应着眼如何构建竞争优势。从微观层面来看,走出规模竞争,迈向核心能力竞争。不禁锢于规模竞争,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核心能力上,其中关键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讲,首先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强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沿江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积极推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沿江特大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服务业经济型城市。

  其次,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产业能级沿长江流向呈现递增趋势,要素丰裕度则沿长江流向递减。要发挥流域经济优势,打通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连线,推动产业集群的分工与合作。必须树立共生崛起的理念,要舍弃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想,创新产业链跨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赢得竞合的“乘数效应”。对比较优势错位的产业则可以利用天然的长江航道和发达的沿江综合运输体系实施产业转移。引导沿海地区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再次,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走粗放式增长的老路。要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积极推进上海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实施“工业4.0”战略发展,促进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再次,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要加大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发展的力度,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多方位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支持建立和完善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坚持集群发展,提高中小企业集聚度,积极发展专业化产业集群。

  最后,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是新型大国建立新型周边关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构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新机制新平台,以新的发展战略促进我国与其他大国和主要国际力量间新型关系的构建。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实现双向开放、推动创新转型与新型城镇化,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要战略举措。长江黄金水道立体交通走廊一方面可使长江经济带直接联通海上丝绸之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连欧亚大陆桥,联通陆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云、贵两省加入长江经济带,将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经济走廊的联通。通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有机衔接,实现产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产业全景式升级转型。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编辑)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