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自贸区经验在成都落地生根

2015年09月07日 02:42   来源:成都日报   尹婷婷

  按照国务院下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要求,在省上统一部署安排下,我市迅速启动了复制推广工作,从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了35项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截至目前,成都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情况究竟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呢?带着这些问题,今日起本报推出专题报道——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此举被普遍认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最重要的举动,通过开放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是中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参与和引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的需要。

  同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后,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在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四川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率先将成都市部分区域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示范区,对于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力度推进“两个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去年8月,在多次赴上海自贸区调研后,我省研究制定了《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方案》,确定首批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探索的17项可直接复制推广经验。

  两个月后,成都市政府印发《成都市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工作推进方案》,以“55条”学习借鉴的具体举措对省政府的《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方案》进行了落实。内容包括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创新商事登记制度、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更加便利的海关监管制度、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保税功能、实施更加便利的检验检疫制度、拓展境外融资渠道、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开展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金融业务、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制度、推动融资性租赁行业发展、推进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汇制度改革、建立安全审查制度、建立反垄断审查制度、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等十六项内容。对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成都要坚持全域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要以产业开放为重点、以市场开放为支撑、以合作开放为动力,认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对标上海经验,深化成都改革。如今,我市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的绝大部分改革事项都实现了生根落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在投资管理领域,截至今年6月30日,高新区地税局共为466户纳税人办理了税务登记号码网上自动赋码业务,月均有35万余户纳税人通过网上自主办税在线办理申报纳税或实施批量扣税,评定出纳税信用A纳税人5424户,2014年度企业年报达77.11%;在贸易便利化领域,成都检验检疫局在进口食用植物油、乳品、包装和金材等领域共采信第三方检测数据73批次,货值1210万美元;完成全球维修产业检验检疫监管6批次,受理无纸化通关报检156批次,货值685万美元。随着“一窗式”受理以及放宽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改革叠加效应逐渐显现,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116312户,同比增长3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3546.58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6个百分点。来自市自贸办的最新信息显示,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复制推广的29项改革事项任务基本完成。其中25 项改革事项在我市复制落地, 10项改革事项任务正在推进之中。本报记者 尹婷婷

  作者:尹婷婷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