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年中学映照历史 日据时粮食短缺在屋顶养猪

2015年09月21日 17: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1930年的圣保罗男女中学(时称圣保罗女书院)饭堂布置典雅,餐桌铺上台布。取自香港《明报》(圣保罗男女中学提供)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传统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今年成立100周年,其历史映照香江百载岁月。

  香港第一所规定穿校服的学校

  据报道,圣保罗男女中学前身为圣保罗女书院,于1915年3月由圣公会圣保罗堂创立,当时是私立中学,只招收女生,并于1918年创香港先河,规定学生要穿校服,校方指此举增加了学生的归属感,也令学生减少旷课。

  报道说,当时街上仍有大批没钱读书的清贫小孩,该校遂于1920年由高年级学生及校友义务给没机会上学的儿童上课,开启“义学”传统。

  圣保罗女书院(现为圣保罗男女中学)是香港首间要求学生穿校服的学校(图右所示);现在该校男生的校服是短袖衬衫配长裤,女生是长衫。《明报》图

  继承传统 学生到内地义教

  据1949年的《圣保罗校刊》记载,当年接受“义教”的小孩,上课前要先用毛巾和肥皂清洁头发、脸及四肢,孩子上学前大多“质量甚劣”,经教导后“态度、待人接物等学习渐上轨道”。

  义学至1970年代,政府推行免费教育时停办,但校方称至今仍重视社区服务,如学生会到内地义教。

  香港首家男女同校的中学

  根据首任校长胡素贞的回忆录及其撰写的校刊,抗战时另一学校圣保罗男书院被炸毁,男生获准到圣保罗女书院上课,香港重光(指1945年香港结束日本三年多的占领)后男校校长因在集中营染重病不能回港,决定将男女校合并,女书院在1945年10月正式复课时,变成了全港首间男女同校的中学。

  日军占领想掳女生 校长吓至“脚软”

  据报道,圣保罗男女中学见证抗战苦难,时任校长胡素贞在回忆录称,日军曾带着麻布袋到学校,欲掳走女生,她将女童藏在帆布下,自己则吓得“脚软”、全身抖震。

  就在跟日军争拗之时,突然有信差到来,送上日军指挥官写在木牌的信息“保护这学校”,从而保住女生。

  胡素贞在回忆录中解释,她的兄弟被日军误当成间谍,遭牵连入狱,但入狱前已跟一名日军将领成为好友,并游说对方称该校是一所好学校,并非由英、美人士营办,日军指挥官因此答应保护学校,危急关头助解围,校方后来把那块保校木牌钉在校门。

  她又忆述,当时若遇见日军而不敬礼,就会被掌掴。日军为减少人口而断绝港人粮食供应,市民有时只能吃喂鸡用的饼干及碎米。当时不少欧籍教师被囚3年半,全港仅40间学校可继续营运,该校因有捐款人馈赠的石碑,证明由华人营办,是唯一能幸存的英国圣公会属校。

  当时该校是全港最坚固建筑物之一,日军每隔一天就征用,每次胡素贞就带日军到受炸弹波及的一层,告诉他们该处只剩废墟,不能久留,但从不带他们到完整的楼层,最终日军只带走她的车及校内的缝纫机 。

  粮食短缺 在屋顶养猪

  回忆录又提及,日军占领时该校被用作教授教师日语,粮食短缺下,校方在后园种菜和养鸡,甚至在屋顶养猪,后来猪太重,又把它们搬到厨房附近。

  当时官方规定每6人每天共有约1.13两肉食,农历新年时校方宰了头猪卖,挣了好些钱。该校又出租部分校舍给船务公司,换取粮食。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