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贸区:从改革高地迈向发展高地一系列制度突破和创新举措正“溢出”上海,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
今年1—8月,合同利用外资2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挂牌以来累计新设内资企业逾2.6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近1万亿元人民币……以自贸区引领,先行先试的上海在经济新常态下展示出增速稳健提升、质效更优的新态势。而一系列源自自贸区的制度突破和创新举措,正“溢出”上海,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上海自贸区必须更加突出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面上改革,必须要以市场主体的感受度,来衡量投资贸易便利化各项政策举措的具体成效,必须坚决守住底线,做好风险防控。坚定改革,始终坚持制度创新,进一步实现可复制可推广,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让企业增强“获得感”
根据今年2月公布的改革细则,借助自贸账户体系,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融资规模从自有资本的一倍扩大到二倍,融资币种从本币扩展到外币。
“自贸账户的开设消除了企业与离岸利率、汇率市场之间的壁垒。利用自贸账户贷款的成本,比普通贷款至少降低10%—20%。今年8月底刚获准开展业务,我们就和中建八局签署了首笔授信协议。”华侨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行长胡海说。
获得感的增强,直接吸引了更多中外企业纷至沓来。欧洲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安本资产管理集团过去只在中国设立代表处。今年6月,在参加上海自贸区负责人推介活动后,安本果断决定将代表处升级为全资子公司。3个月后,安本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顺利拿到营业执照。“浦东新区和自贸区的工作高效让人惊讶,也更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安本大中华区负责人柏吉思说。
“试验田”也是“高产田”
从初设时的28.78平方公里到今年扩区后的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贸区生产总值现已占到浦东新区的2/3以上。不只是改革的“试验田”,更是发展的“高产田”。随着自贸区改革的深化,高端服务业率先实现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步转向创新驱动的态势愈发明显。
融资租赁是上海自贸区发展迅猛的另一项新兴金融业态。今年前4月,上海新设立的423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90%以上注册在自贸区。
在自贸区引领下,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上海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0%,预计上海将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三产比重65%的目标。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今年4月扩区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经济运行呈现高位平稳、功能提升、优势明显的特点,充分体现开放促改革的良好成效。下一步,自贸区将围绕优化企业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自贸区理念改造浦东地方一级政府,努力建设最透明、最高效的政府。
构建开放经济新体制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在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道路上,自贸区的探索将描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发展制造业向发展服务业转变。从挂牌之日起,上海自贸区就将扩大服务业开放列为中心工作。自贸区出台的54条扩大开放措施中,涉及服务业的就有37条,累计落户的项目达1037个。
——从单向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今天的上海自贸区是全方位开放,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成为发展亮点,这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形成了有力呼应。
——从“接轨国际惯例”向“参与规则制定”转变。通过制定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在外资准入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上海市市长杨雄说,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继续保持“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精气神,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