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汉工程通水通航一周年:供水航运生态一个不少

2015年09月26日 16:46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昨日,一批货轮驶入荆州龙洲垸船闸,经江汉运河从汉江进入长江。(记者 杨平 视界网 叶斌 摄)

  今天是引江济汉工程通水通航一周年的日子。工程运行一年来,效益如何?22日,记者深入实地采访。

  首要功能是供水

  去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之前,引江济汉工程通水通航,为中线工程通水创造了条件。“引江济汉工程首要功能是供水。”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局长周文明说。

  去年8月8日,汉江下游大旱,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应急供水,为汉江下游潜江、仙桃和汉川800万人民、600多万亩田地送来甘泉。

  今年8月初,荆州长湖水位下降,长湖灌区农田受旱严重。8月11日,省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局接到请求后连夜调度,为长湖补水2亿立方米,解除了长湖灌区沿岸175万亩农田干旱和人畜饮水困难。“引江济汉工程主要在荆州,荆州受益最大。”原荆州区南水北调办主任郝本良介绍,今年荆州承办省运会期间,引江济汉工程向荆州市护城河供水6000万立方米,让护城河的死水变成活水。近日,省南水北调管理局与荆州市政府签订“美化荆州城,净化护城河”战略合作协议,确保为荆州护城河引水1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

  按引江济汉工程调度方案,当汉江潜江高石碑段流量小于每秒600立方米、水位低于29米(黄海高程)时,就要启动引江济汉工程。9月7日起,引江济汉工程每天向汉江补水1300万立方米,保证了汉江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通航、生态流量的需要。

  通水一年来,引江济汉工程已供水7.1亿立方米,做到了有备无患、随要随调。

  运河行船日渐多

  上午10时,记者来到运河进口船闸处,正遇“民福9号”货船满载卵石过闸,从进口到出口,仅半个小时。

  引江济汉工程沟通长江中部、汉江中部航道,缩短船舶绕道武汉水运里程680公里。但去年通航时,最初人们不知道,通航5天,没行一只船。去年10月,省交通部门召开推介会,行船逐渐增加。去年11月通过40艘,12月185艘,今年1月266艘。“运河行船随到随过,通行免费。”运河航道管理处运行科长杨洪波介绍,通航一周年,行船1500多艘,平均每月150艘左右。

  22日,记者目睹了8艘船在运河通行。杨洪波说,这里不似江浙水乡经济发达,沿线无大工业,大宗商品有限,达到通航设计要求还需一个过程。

  即便如此,航运对当地经济发展功不可没。运河通行标准1000吨级船舶。1000吨货物,汽车运输要用50辆20吨的载重车。运河开通以来,运送的大宗商品主要有矿石、化肥等。如荆州的黄沙、卵石运到潜江、天门和仙桃,宜城、钟祥的磷矿石运往岳阳、株洲,沙洋的石膏粉运往常州,走的是这条线路。

  打造生态风景线

  67.23公里的渠道,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渠道顶部,一边是限制性二级公路,水泥路面,一边是沙石路。水泥路面每公里造价200万元,由省交通厅和南水北调管理局各出一半,以满足渠道工程维修和方便两岸百姓出行。年底,公路将全线骏工。

  两岸是各50米宽的绿化带,绿色防护栏已完成80%。一年来建成了渠道进口段、拾河桥、西荆河及高石碑段四个现场管理用房,3个已经投入办公,场区水、电、路及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也进入收尾阶段。

  周文明说,他们按照打造引江济汉景观带要求,在荆州进口段和潜江高石碑出口段种植观赏林木,沙洋段种植林果等经济林,拾桥河管理所和西荆河管理所结合整个枢纽美化、亮化工程,发展休闲、观光、垂钓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业。

  省南水北调管理局副局长李静告诉记者,引江济汉水质好、景观好,省人大代表提出建设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带的建议已被采纳,目前正组织规划实施。不久的将来,一条集供水和水陆运输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旅游经济带将在江汉平原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