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明:上海浦东年内拟推首份减权清单

2015年10月12日 15:17   来源:人民网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

    “这个仗是为全国打的,只能打赢,不能打输。”

 

  9月末,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接受媒体专访,谈及5个月前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开始实行的一体化合署办公,用了这样的比喻,“浦东新区政府现在是上海自贸区的‘作战部队’,这场仗必须赢。”

  4月27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扩区,自贸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实行一体化合署办公。转眼5个月过去,这场“战役”给浦东、给上海自贸区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扩区运行后的第一天,浦东就推出了1.0版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总体来看,管委会与新区政府一体化合署办公以来,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运转顺畅,行政资源得到了有效统筹,改革试点任务的主体责任得到了有效落实,制度创新成果向浦东全境辐射推广进一步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浦东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快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沈晓明透露,“年内还将出台2.0版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合署办公

  “合署办公最大的价值在于,以开放倒逼改革,用自贸区试验倒逼政府职能转变”

  据记者了解,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与新区政府合署办公后,内设3个职能局,下设5个片区局,机构和人员都比较精简,目前已经到位。同时,自贸区的有关具体业务职能已由新区现有部门主动承接。

  沈晓明说,自贸区和浦东新区政府合署办公,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而是要求浦东按照自贸区理念,按照建设一个开放度最高的自贸区的要求来改造一级政府,探索一级地方政府管理的新模式和政府运作的新体制。他认为,合署办公主要有四个优势:有利于明确自贸区建设的主体责任;有利于统筹协调几个片区,加强片区之间的协调;有利于把自贸区试验的成功经验和创新的做法推广到浦东新区全境;有利于统筹协调区内区外资源。

  “总体来看,管委会与新区政府一体化合署办公以来,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运转顺畅,行政资源得到了有效统筹,改革试点任务的主体责任得到了有效落实,制度创新成果向浦东全境辐射推广进一步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浦东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快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沈晓明说。

  扩区后的自贸区生产总值占浦东新区的2/3以上。

  “自贸试验区的扩区,不仅仅是面积的扩展,功能和内涵都更加丰富了。”据沈晓明介绍,扩区后,保税区片区将充分发挥特殊监管区贸易便利化优势,进一步做强总部经济,拓展国际贸易和航运功能,探索离岸经济和跨境业务。陆家嘴(世博)片区利用金融创新开放优势,加强国际化、高能级要素市场和机构集聚,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要素市场,支持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发展,承接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压力测试任务。金桥片区以汽车产业、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为基础,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新兴金融、移动视频、智能装备、电子商务等产业基地建设。张江片区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探索建立“双自联动”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城。

  关键词:职能转变

  “我们正努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推出2.0版本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实现各部门信息互通共享”

  4月28日,是扩区运行后的第一天,浦东就推出了1.0版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别为4548项和20066事项,从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年内,我们还将出台2.0版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沈晓明说。

  近日,国务院批复的《深化方案》25条中,有12条是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浦东新区政府职能转变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尤为令人关注。目前,按照“以经济类事项为主,应放尽放,浦东能承接”的原则,市级部门向新区下放了151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104项是市政府各部门事权,已全部下放;47项属于市政府事权,还需走人大程序再下放实施。“下放事项浦东全盘接下来,就只是换个地方审批而已。相当一部分要取消,必须要审批的,程序要简单化、透明化,让市场主体对审批结果有可预见性。”沈晓明说,“我们正按照清权、减权、制权的要求,争取年内推出首份‘减权清单’。凡没有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凡市区两级依据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权力争取率先取消;凡是红顶中介(包括各类评估评审)全部取消和放开。”

  与此同时,通过政府自身的改革和流程再造,优化对市场和企业的服务。比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过去企业办理国际贸易的部门是分散的、流程是碎片化的,企业重复提交材料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在我们打破分割、破除孤岛,整合17个监管部门的业务,拓展了六大功能,1.0版本已经上线运行,有600家企业开展了试点。

  “以自贸区理念改造浦东地方一级政府,既要求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责任政府,也就是说政府既要管得少又要管到位,还要求政府是一个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要为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最高效、最优质的服务。”沈晓明透露,“目前,我们正努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推出2.0版本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实现各部门信息互通共享。”

  关键词:制度创新

  “扩区前,浦东新区政府只是上海自贸区的‘后勤部队’,扩区后,成了‘作战部队’。这个仗是为全国打的,只能打赢,不能打输”

  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初衷是,重点探索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四个方面。

  扩区后,这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仍要加快推进,争取取得新的突破。“同时,浦东对在一个完整行政区域搞自贸试验区改革也做了认真的思考。”沈晓明说,归结下来,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营造一个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改革的理念就是“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的基本逻辑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也就是今年5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重点强调的“放、管、服”。

  沈晓明表示,“放”,就是投资要在市场准入方面进一步放开,既要开大门还要开小门;贸易要向“境内关外”的目标进一步迈进;金融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管”,就是投资要进一步加强全过程特别是准入后监管,贸易要做到安全高效管住、把好国门,金融要更好地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监管体系。“服”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做好企业“帮手”;政府要进一步“瘦身健体”、提升服务能力;营商环境要更加体现与国际接轨。

  “在浦东新区这样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内搞自贸试验区改革,与在一个开发区格局下搞自贸试验区改革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更加有利于构筑一个覆盖全过程管理的准入前、准入后或事中事后监管的闭环体系,所积累的经验对全国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也更具有示范意义。”沈晓明说,“扩区前,浦东新区政府只是上海自贸区的‘后勤部队’,扩区后,成了‘作战部队’。”沈晓明坦言,“这个仗是为全国打的,只能打赢,不能打输。”

  关键词:事后监管

  “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实现‘放管结合’,不仅要‘放得开’,而且能‘管得住’”

  市场有一种担忧,在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完备的情况下,政府减权,将空间放给市场,会不会对市场秩序造成冲击?

  对此,沈晓明认为,自贸试验区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监管方式逐步从以事前审批为主的监管方式向以事中、事后为主的监管方式转变,需要我们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实现“放管结合”,不仅要“放得开”,而且能“管得住”。

  他说道,扩区之前,自贸试验区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建立了六大基础性综合监管制度,推进了社会、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包括: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培育社会信用体系、企业年报公示制度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以及探索建立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和反垄断制度。其中,企业年报公示制度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已经在全国复制推广;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已经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统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并已在四地自贸试验区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在培育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等方面下功夫,将其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予以突破。”沈晓明表示。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