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从前天起,一则“上海迪士尼开园在即!现正招募100名上海体验员,3天2晚深度免费游玩”的微信迅速在朋友圈刷屏,阅读量瞬间攀升超10万。然而,上海迪士尼官方昨天回应称,这是某公众号发布的虚假信息,将保留对造谣者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公众号为吸粉而进行的恶意营销行为,在朋友圈屡屡出现,这些公众号“招摇撞骗”图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识别?
这则“上海迪士尼招募100名上海体验员,免费深度游玩”的信息在朋友圈曾掀起了一场“狂欢”。由于配图精美,内容写得有鼻子有眼,张先生当即想要关注发布这一信息的公众号。但当点击其中的二维码验证时,却发现了问题,该公众号的注册者是一家某贸易公司。
张先生说,他是在关注的时候,发现是一家广州的贸易公司,第一反应就觉得一定是假的,一看就不太很可能是和迪士尼合作的公司。
除此之外,记者还比对了其他十多个同时转发该条信息的公众号,发现全部是一夜之间以个人名义新注册的。上海公众号资深运营人陈先生说,这其中的猫腻在于,可以疯狂造势,引起公众关注,从而能快速吸引粉丝,此后进行产品推送,而这其中大部分是“三无”产品,公众号以此获取高额广告收益。
陈先生介绍,等公众关注之后,会隔一段时间推送广告,卖假冒伪劣产品产品,包括减肥药、美容产品等,还有前段时间新闻曝光过的“低价”云南旅游,这些会对粉丝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随着上海迪士尼的公开回应,这出公众号上演的“恶意营销”告了一个段落。但在微信朋友圈,其实还有很多隐蔽性更高的恶意欺诈手段。比如,组织为小宝宝的照片排名进行投票,不仅需要粉丝关注该公众号,还要留下个人信息。家长们为了自家的娃,拼命向亲朋好友求转发,求投票。陈先生说,这其中也有危险性。有的活动会要求消费者留下个人信息,可能带来后续影响,包括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还有一种就是推出抽奖活动,只要关注了公众号,就有机会获得近期最受欢迎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自拍神器、空气净化器等等,互联网资深媒体人张先生揭露,其中大部分中奖率为零,但这样的形式却创造过几十万人次的“吸粉”记录。
张先生介绍,有一个产业链专门做微信公众号的养成,一改就变成营销号。如果关注的粉丝比较多,就可以给商家看,可以卖广告了。
相比于恶意欺诈的公众号会有被微信永久禁封的风险,这样的形式显得很“狡猾”,公众一般不会深究,更不会去向微信官方举报,因此它的存活率很长。某公众号负责人郭先生提醒:在监管和查处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凡是带有”免费、抽奖、返现“等字眼的营销活动,网友要多长个心眼。
郭先生说,如果要预防恶意营销或者欺骗性质的营销,应去官网看一下动态,确定消息来源是不是真实。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微信用户量已经突破了6亿,随之而来的,各种利用微信好友和朋友圈诈骗的事件屡屡发生。
今年8月,微信朋友圈内流行起了一个活动叫做“太平洋集团邀您一起抢话费”,可是参与的人大多是找了好多朋友来帮忙,费尽周折拼人品结果等了好久也一直没见话费入账。
此外,还有诈骗分子在微信平台上使用类似于“交通违章查询”“快递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称,让用户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发布账号,然后再进行诈骗。
建议大家参与类似微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公众号是否有官方验证,或者查看公众号的历史消息内容,如果不能确定,最好不要参加,以免受骗上当。最重要是要保管好手机验证码,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泄露。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