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聚黔中 “大众创业”如火如荼

2015年10月23日 11:41   来源:贵阳日报   

  大数据时代风“云”变幻,唯快者称强。这一次,贵阳又快人一步冲上云端。10月23日开始,主题为“世界为你我众筹——众联 众创 众包 众享,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2015世界众筹大会在贵阳举行。

  这一全球瞩目的大型系列活动,得到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京东众筹、淘宝众筹、人人投等众多个行业机构的支持;北美文化创意产业商会、美国众筹专业协会等海外金融机构、研究机构、众筹平台也将参与众筹大会。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35年后的今天,一曲大数据的华彩乐章,为何会在中国的一座西部城市奏响?在迈向大数据时代的征程中,贵阳又将给世界奉上怎样一场众筹盛宴?

  1

  因势而谋 勇于站在大数据的“风口”

  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阳因势而谋,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视为自身发展的双重机遇,果断站在了大数据的风口上,充分发挥优越的先天禀赋与后天优势,奋力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加速崛起。

  ——这里生态环境良好。贵阳自然条件与印度“软件之都”班加罗尔相似,夏季平均气温24度,空气清新、海拔适中、地质稳定、灾害罕见,气候十分舒适宜人。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贵阳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源资源以水能和煤炭为主,具有“水火互济”的优势;全市已探明矿种52种,主要有煤、铁、硅、重晶石、大理石、铝钡土、磷、硫、汞等矿产资源。

  ——这里交通条件优越。贵阳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速公路联通四海,机场吞吐量已超过一千万人次;贵广高铁已经开通运营,沪昆、渝黔、成贵等高速铁路将陆续开通,正加快融入全国主要经济区2-7小时经济圈。

  ——这里机制充满活力。2013年9月,贵阳与北京中关村开展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开始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贵阳市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提供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重要支撑;贵阳综合保税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建设,更将利用其独特的体制优势和政策优势,为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这些优势,让贵阳众筹产业迈上“跑道”,为贵阳经济转型注入了无限的动力源泉。

  2

  顺势而为 五个“中国第一”聚集创客

  几个月前,首届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一本名为《块数据——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的书,受到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令人惊讶的是,当全球纷纷掘金互联网、人们还在热论大数据发展的时候,贵阳已经走在大数据变革的路上——顺势而为,借力大数据后发赶超,更要乘势打造“中国数谷”。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凝聚共识的贵阳各界,从一个想法开始砥砺前行,正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一年时间,贵阳奇迹般完成五个“中国第一”——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首个政府数据开放示范城市和首个大数据交易所。

  “有别于传统行业的条数据,块数据要通过连接、共享和交易打破数据孤岛,形成数据在区域空间内的积聚,挖掘数据更大的价值,从而形成更多商业模式,现在再加上众筹平台的扶持,定能创造出新的社会效益和价值。”贵阳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说。

  正是这些实践探索,给贵阳发展大数据再一次带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贵阳·贵安共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这标志着贵州将成为中国在大数据发展中的战略策源地、创新引领区、产业集聚区和政策先行区。

  3

  乘势而上 爽爽贵阳成为“筑梦天堂”

  看一个城市的未来前景如何,有一个重要的风向标,那就是对人才的吸引力。贵阳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大数据的发展先机、良好的产业环境、便捷的生活等诸多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地方。

  如今,创客、贵漂等一群又一群的有志青年,怀揣创业梦想和创业计划,从全国各地相继奔向贵阳,正开创属于他们的事业,吹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

  “在家门口的数博会上,我们将展出公司自主研发的四大产品。”作为贵阳本土云计算企业,航天云宏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华奇说,致力于做国际领先的云计算关键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去年公司销售收入过亿元。

  “9月份,京东自主研发、国内先进的智能分拣流水线将开始为全贵州及周边配货。”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项目经理申国良说,产业园一期带动近2000人就业。总投资达10亿元的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从去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具雏形。

  在贵阳,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贵阳市工信委的数据表明,2014年,贵阳大数据信息产业规模总量663亿元,同比增长68%,占贵州省总量的45.4%。

  今天,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贵阳,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有着强大的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明天,随着“众筹贵阳”的来临,它犹如穿梭大地的高铁、直冲云霄的飞机,助力千千万万创客,早日到达人生梦想的彼岸。

  从“港漂”到“贵漂”

  此心安处是吾乡

  ——访贵阳高新新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黄瑞章

  2009年,她在香港为贵阳企业提供远程技术支持;2011年,她通过贵州大学人才引进计划来到贵阳;2014年,她创办耕云科技提供大数据技术服务。

  16年时间,来自天津的黄瑞章与贵阳有了不解之缘,成为一个“贵漂”。

  “留在贵阳,最开始是因为把家安在了这里。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我发现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也给我们这些‘贵漂’更多施展能力的空间。”黄瑞章说。

  “以数据为导向,让企业的决策趋于理性。”在大数据风潮吹热贵阳之前,黄瑞章带着来自香港的先进理念将大数据、物联网应用于工业节能领域。

  2012年,在黄瑞章的牵线下,贵阳高新新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合作,共同构建物联网与云计算实验室,推进产学研合作,并开发出基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基于工业节能智能网络的电能优化系统(EOMS)。

  2013年,新普能源针对工业特点整合技术、客服、金融等多方面优势资源,将技术推向市场,继续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目前,新普能源为开磷集团、瓮福集团、海南英利、天津英利等国内知名企业提供节能服务,并着手通过生产环节中能耗损失分析、评估,形成方案逆向指导企业生产经营。

  不止是在工业节能领域,基于对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经验积累,2014年底,黄瑞章又和团队一起成立起贵州耕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分析、挖掘,为各行业提供大数据技术服务的大数据研发企业。

  “耕云科技的目标,是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应用到政务、商务、工业、交通运输、旅游、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黄瑞章说,耕云科技旗下的“耕云新闻客户端”“贵政通”党政机关舆情监测平台等互联网大数据产品已经上线。

  无论在新普能源还是耕云科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鲜血液正逐步汇集。借力贵州大学这一合作平台,在黄瑞章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贵州大学学生在这里找到发挥所长的平台。创业中的企业也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本报记者 杨丰源 涂俊超/文

  本报新媒体设计部/制图

  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