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人探访长江经济带——重庆行”活动座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10月19—23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重庆市网信办承办的“网络名人探访长江经济带·重庆行”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了“司马平邦”、“谁是谁非任评说”、杜建国、陈默等多位我国经济领域的网络名人走进两江新区、璧山、涪陵、忠县、万州等地考察走访,为宣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振广大网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8位网络名人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编如下:
改革开放,从重庆再次出发
司马平邦(知名时评人)
这两年来,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稳健盘整的主调子,还有一种悲观的情绪弥漫全国,甚至在甚嚣尘上。正是在此背景下,重庆却连续几年保持全国最快的GDP增速,在客观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新龙头之一。我在这次对重庆市下辖5个区县数家中型企业的考察里,看到了关于此的一些答案。
第一,重庆在中国未来三大经济战略中占二,加之重庆非常有前瞻性地建成渝新欧国际大通道,使重庆在当下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尽天时地利,使之可以身居中国大陆腹地,却能西出欧洲,为中国下一个30年的改革开放做开路先锋。大势所趋,国家方向,就是重庆经济成功的核心密钥。
第二,离不开重庆干部和普通老百姓身上那股当下中国少有的斗志和干劲。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有了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就有了改造家乡创新家乡无限的动力,这样的激昂和积极的情绪,更是重庆赢得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第一要素。
第三,历经世纪之交的三峡移民的大背景,重庆本来既有的悠久历史与璀璨人文更是发生了井喷式的价值崛起。就我所见到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和石宝寨遗存来看,它们都应该获得更高的文化开发和价值承认,希望重庆也能珍惜这千年未有、独一无二之三峡大移民历史,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文化史写下光彩的一笔。
重庆发展经验彰显的积极价值观
陈默(经济学者)
重庆,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作为西部内陆的后发区域,兼具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还有众多山区和民族地区,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缩影,都是在比较薄弱的基础和相当复杂繁重的发展任务下实现起飞。重庆的开发与建设,相对东部沿海起步稍晚,更多体现出中国模式的很多重要特征。现在,长江经济带横亘中国内陆,重庆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经济枢纽;一带一路,重庆又是西部对外开放、进军欧亚的前沿,在这样的时空坐标上梳理重庆发展经验,对全国有启示,对世界也是中国模式中一个颇有价值的案例。
中国模式在发展中起到的基础性作用和发挥的历史性贡献不容置疑,发展经验所蕴含的积极价值观更值得发扬传播。这一点在重庆体现得尤为明显,从两江新区的高起点规划到渝新欧通道的先行布局,从城市开发土地储备到大型物流交通项目带动,政府看得见的手不但发挥了引领推动的作用,而且以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市场规律的合作交融将发展建设提升到了一个现代文明的层次。重庆故事丰富了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让我们的发展可以与外部世界在一个频道上实现价值观的沟通。在劳工利益和民生利益上,重庆发展实现了尊重权利、共享利益;在环境保护上,重庆做到了青山绿水,留住乡愁。这样的励志故事不但与国际价值观可以沟通共享,也是发展中国家后发发展的一种进步模式。
崛起的重庆值得期待
陈宝存(经济学者)
当前中国经济低迷,但是转型却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西部重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龙头的重庆在发展速度上一枝独秀,保持高增长的同时,行业布局和转型更是值得称道。依托资源,依靠传统强势经济,依靠创新驱动,重庆是做得很好的。
不论是两江新区的保税港,还是正在发展的机器人产业,注定是城市发展的方向所在。而两江新区作为重庆产业发展的龙头区域,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探索新经济发展模式,两江新区要走在全国前列。璧山经济是很强的,但是,璧山却没有在环保方面松懈,美丽 的小城故事,给我们一行留下的印象最深。涪陵不但有传统的优势产业—榨菜,还有页岩气开发,传统产业发扬光大,能源产业却少污染,涪陵人民有福了,重庆有福了。忠县,传统柑橘种植大县,柑橘的深加工,对于提升产业价值大有裨益。万州,距离重庆主城区较远,万州区可以有自己的产业集聚优势,城市规划和城市产业发展也是可圈可点。
既要保传统行业,保证经济增速,又要布局新型产业,无疑,重庆人的思路才是重庆长治久安的基础。祝福重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样板城市。
没有速度就没有质量:重庆经济实践的宝贵经验
杜建国(经济学者)
我认为,在当前条件下,重庆经济实践的经验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速度与质量不可分割。近年来,重庆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迅速升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环境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可以说,重庆经济发展不仅有速度,而且也有质量。
投资拉动不容贬低。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扩大消费、推动创新,这些做法都没错,但是,消费扩大与创新推动并不与投资相矛盾。投资带来经济增长,投资带来消费增长,投资带来产业升级。稳定增长、产业升级优化、消费扩大、保持投资,这几个环节都是密切联系互相促进,而不是相互脱离相互对立的。
地方政府要主动有为。重庆的全面发展,从产业规划、功能区规划、城市经营、扩大内陆开放到生态建设、民生保障,这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重庆政府的“主动有为”。企业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地方政府也同样需要。中国经验与重庆经验都表明,地方政府的积极有为非但不与市场经济相冲突,反而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态建设并非一定要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重庆这些年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上也卓有成效。就拿璧山区来说吧。2009年,以制鞋业为主的璧山区工业总产值还只有300亿元,同时该区污染严重,城区只有一处公园。此后,政府大力引进汽车、电子、信息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短短几年内就超过了1000亿元。在工业发展的同时,璧山的环境问题反而得到重大改善。现在,璧山市容已脱胎换骨,城区公园高达35处,可谓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尽在璧山。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