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坐下,还没张口呢,看了一眼岗位要求立马就撤了。”今天上午,在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举办的综合类专场双选会上,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小米愤愤地从一家招聘公司的摊位上离开,边走边嘟囔着。
原来,家住河北的小米明年大学毕业,一心想要做一份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好不容易在这家公司发现了相关职位,却发现招聘要求上赫然写着“北京户籍,年龄35岁上下,男性”。“我做攻略的时候只能看到招聘岗位,哪知道职位要求这么严啊。”
记者注意到,像小米这样被招聘单位的严格条款绊住脚的情况并不少见。来自社科院中文专业的博士生小灿,读博之前曾经在南方一高校从事过四年的行政工作,老公已经留京工作,眼看着博士即将毕业,她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起来。本以为有着这么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不错的学历,找起工作来应该不算费劲,但是还是受了些挫折。奔着北京市某中学的科技处职员而来,却发现学校的招聘计划做了临时调整,相近的“实验室非教学专技人员岗”也被招聘人员委婉地告知不合适。再三确认了招聘岗位提供北京户口之后,小灿还是毫不犹豫地投了个“工会”岗。
“我之前做过行政,所以还是想要找个类似的相关工作,做起来也轻车熟路。不过,我能感觉出对方对我不是很满意。”等转到北京医药集团职工大学的摊位,小灿又是心里一动,可是一看所有的岗位要求都是“北京市常住户口(非集体户口)”,她只好收回了准备掏出的简历。
与设置高高门槛的上述招聘单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积极在过道里散着传单的投资相关企业。“轻松月薪过万、挑战年薪百万”的旗号似乎也很难打动往来的求职者。没带简历的学生也被招聘人员积极地记下手机号码,可一位男生却懒懒地说道,“这种工作压力太大了,而且不够稳定,反正我是没什么兴趣。”
(责任编辑:庄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