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新规:受理窗口不说no

2015年11月23日 10:31   来源:解放日报   

  “窗口人员对企业需求只能说‘行’,不能说‘不行’。”

  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近期推出又一项新改革举措——窗口无否决权。此举旨在进一步降低市民和企业办事门槛,同时在大量的新生事物和模糊地带中,寻找市场需求和改革线索。

  多设路标,不设路障

  长期以来,政府办事窗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其中最让人不满意的是,一些窗口办事人员从方便自己角度出发,举“按章办事”大旗,否市民企业要求。

  “我们今天吃不准的,或许就是明天改革的突破点。如果随意说‘no’,新的发展方式、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许就会被挡在窗口之外。”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沈晓明说,浦东推出受理人员“只说yes不说no”的新规,就是要杜绝窗口人员不经请示,不经研究,就对新生事物,对吃不准的要求,一口回绝,一句否定,一下堵死,一棒打死。“今后窗口人员在受理环节,对于标件只说行,而对于非标件,特别是新情况、新问题,没有权说不,能不能、行不行,要经过请示后、审慎研究了,在规定时限内,尽早尽快答复申请人。要多从保护创新、有利尝试、把事办成的角度,多设路标、不设路障,真正让改革创新源泉涌流,让浦东、让上海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更好。”

  目前,浦东有20个区属部门、12个街道、24个镇和7个开发区,共设立行政服务点291个,服务窗口1962个。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从上周三起,这些办事点全部实行“窗口无否决权”。

  新规矩,吹来一股清风。位于康桥园区的上海点金树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企业最初申请的名称和经营范围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并无相关表述,也无操作先例。对此,市场监管局没有简单说“不行”,而是就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表述需求第一时间向市工商局请示协调,并在市工商局支持下,迅速核准了该公司的设立申请。

  三条“办事指南”

  “yes”和“no”,背后是完全不同的办事理念和工作要求。

  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蒋红军说,新规对窗口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不再是简单收收材料、看看审审,还要关注创新,注意从非标件申请、个性化需求中发现改革的线索,报告创新的消息。为此,区政府提出三条“办事指南”:

  对法律规定,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业务,对申请人要指好路,给予具体的服务和指导,不能简单说“不知道”和“不清楚”。

  对于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要讲清理由,不能简单拒绝,比如要主动提供告知单、申请样表、合格标准等,避免申请人“往返跑”。

  模糊地带或空白领域的申请事项,是此次改革的重点领域。区委、区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快速研判反应的“报批机制”,对窗口人员上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回复,涉及多部门的问题,由区政府牵头,建立跨部门协同研究机制。同时,对市民中心等服务平台要建立同步的“报备机制”,对申请人建立“报信机制”,将相关研究结果及时通报各方,通过第三方监督,从诉求中发现制度的缺陷,找到创新突破的可能。

  在前期试点中,浦东相关部门已做出一系列探索。新区市场监管局要求办事人员对吃不准的申请,现场填写“快速反应机制流程表”,并主动向申请人提供联系卡片,凡涉及本部门的新问题,均要求两天内给予答复。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则将现场执法仪带到窗口上,每日上班前要求窗口人员开启执法仪,对服务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分局还为每位窗口人员建立了档案,派专人储存保管这些数据,并定期进行抽查。

  如今,窗口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意识,还成了改革创新的“消息树”、“探测仪”。虽然新规实行时间尚短,但有关部门已经从上报的新情况中发现了一批改革线索。比如,商事登记改革已实行实缴变认缴等多项创新,但在“证照分离”后,前置审批如何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系列新问题已经排上上海自贸试验区议事日程,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