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大领域率先突破 通州不会陷入“摊大饼”

2015年12月11日 11: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朱竞若 贺 勇

  2015年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步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12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情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在交通、生态、产业等3个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实现了良好开局。

  上千公里“断头路”已打通

  2015年,京津冀努力推动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在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对接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京津冀三地谋划了10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已经打通了京昆、京台等多条高速公路及一批省内干线、农村公路“断头路”、“瓶颈路”,总里程达到1000多公里。保津、张唐铁路年内通车。京津城际延伸至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从北京南站到于家堡站,只要1个小时。津保铁路年底通车,天津到保定只要40分钟,且与京广高铁连通,天津到石家庄从目前的4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

  三地以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河北在全国率先开展“拔烟囱”等专项行动,对612家重点污染企业都安装脱硫脱销除尘设施。1—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24.5%。天津投入4亿元支持沧州、唐山两市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全力压煤、控车、减少工业污染、控制建筑工地各方面扬尘,今年1至11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16.6%。

  在产业对接方面,2014年,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达到538个,到位资金1230.5亿元;在河北省的合作项目达到2948个,投资总额达到2568.5亿元。今年1—10月,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327个,到位资金1172.7亿元;在河北投资项目2896个,到位资金2381亿元。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648个,到位资金300亿元。

  “大城市病”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李士祥说,北京市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说,北京坚持疏控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有序推进。在严控增量方面,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比例达55%,城六区禁限比例达79%。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1.23万件。在疏解存量方面,北京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出台全国力度最大的差别水价和全国最严的差别电价政策,运用经济手段推动疏解工作。

  通州不会陷入新一轮“摊大饼”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选址通州区的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提上了日程,也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李士祥表示,我们把市行政副中心定位为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服务。这个定位必须明确,功能也不能太多。要控制好人口规模,现在通州的户籍人口是87万,最终规划的人口不能超过200万。(本报记者 朱竞若 贺 勇)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