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苏今冬首发雾霾黄色预警 多城市陷重度污染等风来

2015年12月23日 1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申冉

  当天下午三时许,江苏省会南京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已经飙升至257,空气状况重度污染。 申冉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23日电 (记者 申冉)23日,江苏省环保厅发布消息,今冬该省首个省级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响应启动,自20日起,该省多城市已经连续数日陷入重度雾霾天气,其中南京市更是出现了“红色雾霾”引起市民恐慌。据环保部门监测专家预测,没有冷空气南下和大风“助阵”,该区域的污染天气可能还需持续数日。

  23日下午15时许,南京市环保局官方网站上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已经超标至257,空气质量状况“重度污染”,同时,苏州AQI指数也已达280、无锡251、南通206……

  户外空气质量的观感也让人感受到雾霾“压”城的窒息,灰蒙蒙的城市街道上,能见度低到数百米外的楼宇只能看到轮廓。

  根据江苏省气象部门通报,该省多城市已从22日开始,连续24小时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记者从江苏交通部门获悉,该省省内宿迁、南通、苏州、连云港、淮安等多城市高速公路因大雾天气限行、限速。

  当天启动的省级黄色预警,则意味着对当地民众的生活开始更广泛的影响:该省中小学和幼儿园须停止体育课及户外活动,同时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施针对高污染企业和城市建设的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

  空气污染再次何时才能重现蓝天白云,专家的说法依然非常无奈,“等风来”可能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陆晓波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近期的污染天气主要是受持续静稳天气及大雾湿气影响,区域内的污染沉积无法驱散造成的。

  据其介绍,预计24日区域内会有降雨,但由于雨量较小,对清除污染稍有帮助;25日天气转好之后,污染程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加重,真正转好要等到27日强冷空气南下。“总的来看,空气质量转好还是要看强冷空气何时来。”

  除此之外,对于22日下午南京地区出现的“红色雾霾”,陆晓波“释疑”:这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丰富的水汽和空气中比较多的细颗粒的气溶胶对光线的散射和吸收导致,并不是什么特殊成份的“雾霾”。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