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构想和2016年主要工作
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依然偏重,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任务比较艰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步伐有待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还要加快,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法治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构想和2016年主要工作
从今年开始的“十三五”时期,是常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我们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
“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在经济发展上,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持续打造“常州智造创新版”和“常州服务升级版”,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
——在民生建设上,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更实举措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创业发展,更新起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高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提高幸福常州建设水平,使广大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在环境建设上,围绕打造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城乡协调之美,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有序完善空间形态,持续加强城乡建设,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上,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加强精神文明引领,建设江南文化名城,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改革的各项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把握改革的重点和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改革试点试验,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在全面依法治市上,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常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全面推动政府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加快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根据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已印发给各位代表,提请大会审议。
今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重要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创新、产城融合、改革开放、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和注册外资实际到账保持适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重大项目,着力强化发展支撑
1、加快建设速度。以更大力度持之以恒推进重大项目,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积极实施156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续建项目竣工率60%,新建项目开工率100%。按照产业项目“六个一批”、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四个一批”要求,推进重大项目分类管理,推动东风乘用车一期、同方威视等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加快中航锂电、百度大数据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建设进程。
2、创新招引方式。狠抓十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努力实现智能制造、通用航空、金融服务、健康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重大项目招引的新突破。加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项目招引,形成大数据、碳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大力吸引境内外投资基金来常投资、开展资本运作,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3、优化服务举措。进一步创新投资管理方式,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深入推动银政企合作,运用好债券融资等金融工具,加快建设中小微企业低息统贷平台,着力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融资难题。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提高项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为项目建设拓展空间。
(二)大力促进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态
1、推进制造业中高端发展。深入推进“三位一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十大产业链发展,对产业链加强分类指导,细化推进举措,推动产业链向供应链上下游和价值链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重点是巩固提升太阳能光伏、轨道交通、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产业链实力,完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拓展碳材料、通用航空等产业链发展空间,力争十大产业链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5%左右。更大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重视质量品牌,推动兼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市场占有率。加大“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发展壮大20多家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200多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2、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推进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培育100家左右服务业重点企业、建设30家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大服务业结构优化、规模扩张、业态创新力度,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按照建设“金融三中心”的要求,加快金融商务区建设步伐,重点集聚股权投资和产业并购基金等金融业态;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成企业股改150家,力争5家企业在主板上市、6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以上。加快东方盐湖城、航天探索中心等旅游项目建设进程,提升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发展水平。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加大龙头文化企业和示范园区培育力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左右。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产品质量建设等工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动落实“1185”农业布局规划,促进农业主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渔业)2万亩,新认定和提升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发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左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0家、星级示范合作社40家。
4、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发展,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抓好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华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与运营,积极拓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物流专业服务以及各类细分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竞争能力。推进科教城移动互联产业园、西太湖互联网产业园、中兴能源云计算华东基地等发展载体建设,尽快形成互联网经济集聚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