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福建省食药局供图。
中国经济网福州2月25日讯 2月24日,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福州召开2016年全省食品生产流通监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2015年度全省食品生产流通监管工作,分析研究了当前食品生产流通安全形势,并对2016年食品生产流通监管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2015年,福建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以问题导向、依法治理为主线,扎实监管,严格执法,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治理活动,积极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努力构建网格化监管与社会共治体系,坚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维护了食品安全稳中向好的局面,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在风险排查方面: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认真贯彻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部署,建立健全日常监管与风险排查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各层级食品安全重点风险清单,深入开展监管对象及其风险隐患的摸底排查,基本摸清了食品生产环节小作坊底数和状况,掌握了食品流通环节监管60余项基础数据,完成22.6万家次的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和1.9万批次的产品抽检监测,查处违法案件3416件,移送司法机关涉刑案件48起。在重点整治方面:先后组织开展了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春雨”行动、打击茶叶违法生产“春雷行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食品冷冻库及冷冻冷藏食品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查处校园周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086家,取缔无证经营单位276家,开展小作坊摸排整治6231家,关停取缔非法窝点72个,查处不合格冷冻冷藏食品36.6吨,严厉惩治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食品违法行为,有效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秩序。
在社会共治方面:联合福建省食安办、省财政厅完成了首批10个(长乐市、漳浦县、德化县、大田县、泰宁县、莆田市荔城区、建瓯市、浦城县、长汀县、福安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涌现了莆田荔城“1+3+N共治模式”、南平建瓯“四位一体”共治模式、泉州安溪“从茶园到茶杯”模式、三明泰宁“旅游食品安全自治”、宁德福安“一区一街一产业”等典型经验,成功为基层社会共治体系搭建了示范框架、总结了实践经验。
会上还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推进食品安全战略和新《食品安全法》全面实施的第一年,福建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三年行动即将进入冲刺总结阶段,福建省食品安全示范省创建五年规划也将全面铺开。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玲在讲话中表示,“做好2016年的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为此,黄玲副局长要求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以贯彻新《食品安全法》为主线,以依法行政、法治监管为根本原则,扎实推进年度食品生产流通监管工作开展,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化水平;要重点按照‘四有两责’要求,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健全食品安全责任长效机制;要加大培训力度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技术支撑提升监管效能水平、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科学监管体系,构建最强监管支撑保障体系;要着力推进食品生产流通许可制度改革、食品安全重点领域治理整顿、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等四项工作,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特别是在着力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方面,黄玲副局长强调,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持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促进各类治理主体切实履行职责,调动发挥各方各面的力量,积极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管的良好格局;要扎实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充分落实地方政府对开展创建工作的主导作用;要全面深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创建工作,在总结2015年的经验基础上,重点推进10个新增试点县(市、区)的创建,因地制宜,按照“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要求,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有效模式;要加强与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的风险交流,了解掌握行业性的风险隐患和新形态的潜规则问题;要注重投诉举报线索的处置应用,做好举报线索的挖掘分析,利用好食品行业内部举报人员的积极作用,着力破解行业潜规则。(辜英 毛祥生)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