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运量7.1亿人次,货运量27.3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3.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6.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39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348公里,增加240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553.6万辆,增长10.4%。其中,私人轿车886.4万辆,增长16.1%,占轿车拥有量的94.2%。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邮电业务总量14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56.0亿元,增长17.6%;邮政业务总量205.5亿元,增长41.0%。光缆线路总长度127.4万公里,增长81.5%。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31.3万路端。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7.1万户,下降21.2%;移动电话用户9413.8万户,增长8.7%。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 107 部。
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消费总额70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入境游客消费28.9亿美元,国内游客消费6505.1亿元。年末A级旅游景区921家,比上年增加138家。其中,5A级景区9家;4A景区199家,增加13家。省级旅游强乡镇42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04个,分别增加44个和165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2家,增加1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4203.1亿元,增长6.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249.2亿元,增长14.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0.1%,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8.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3.3%。
金融信贷结构优化。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6795.5亿元,比年初增加6935.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9063.3亿元,比年初增加5382.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3373.3亿元,增加1994.5亿元;县域贷款余额18589.4亿元,增加1409.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06.4亿元,增加1640.9亿元。
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新增境内上市公司8家,融资额21.8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48家次,融资额501.9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39家,融资额62.0亿元。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分别为200家和187家。新增债券融资额403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交易金额19.4万亿元,增长3.1倍。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量18.9万亿元,增长4.2倍。期货公司代理交易金额16.3万亿元,增长1.8倍。
保险业较快发展。保费收入17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93.0亿元,增长9.8%;人身险保费收入1194.5亿元,增长30.6%。承担各类风险责任50.5万亿元,增长18.3%。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622.2亿元,增长19.9%。农业保费收入17.7亿元,增长84.2%,为1792万户次农户提供了455.5亿元的风险保障。
九、科学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登记科技成果301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6项。发明专利申请量9.3万件,比上年增长20.9%;发明专利授权量1.7万件,增长60.2%。年末有效发明专利4.8万件,增长37.2%,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9件。登记技术合同20651项,成交金额339.7亿元,增长26.3%。
人才队伍继续壮大。新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国家级引智试验区1处,国家级引智基地3个。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4家,新增院士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7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9人,省首席技师100人,高技能人才24万人。
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6家。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5个,院士工作站306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60家。
信息产业较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利润831.2亿元,增长12.0%;利税1293.8亿元,增长13.0%。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3750亿元,增长20.8%;利润239.7亿元,增长23.0%;利税457.2亿元,增长22.3%。软件业务出口12.4亿美元,增长7.6%。地理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开工率和建成率分别达到100%和75%。
好品山东建设扎实推进。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4.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新增驰名商标118件,著名商标368件,地理标志商标30件。新增山东名牌产品264个和山东省服务名牌146个。共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26858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9325张。公用计量标准4328项,新增321项。有效地方标准2402项,新增294项。
气象地震服务能力提升。人工作业增加降水10.5亿立方米,减少雹灾损失3.1亿元。记录并分析天然地震事件1409次,妥善处置了16次有感地震事件。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33所,招生2.8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普通高等学校143所,比上年增加1所。普通本专科招生59.6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

文化产业事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演展览、曼谷“尼山论坛”等文化活动。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7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55%。360家影院加入城市电影院线,城市电影票房收入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出版各类图书17374种,报纸87种,杂志262种。共有历史文化名城20座,艺术表演团体104个,艺术表演场馆92个,博物馆352个,公共图书馆 154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57个,文化站1814个,农村文化大院7.6万个。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为15个和 126个。
卫生服务条件改善。年末医疗卫生机构7.7万所。其中,医院192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3万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1.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3.7万人,注册护士25.4万人。完成诊疗服务6.2亿人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至40元。
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举办各类赛事活动3468项次,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97%的县(市、区)、83%的乡镇街道、73%的行政村覆盖体育健身工程。获得世界大赛冠军15人次、国内最高水平比赛金牌37枚。举办了7个项目的全省大中小学体育联赛,参加省、市级联赛运动员分别为6629人和4.9万人。
十一、城乡建设
城镇化水平加快提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0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村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740.2亿元,比上年增长9.4%。新建农房38.1万户,改造危房9.2万户。累计建成并入住农村新型社区3803个。73.8%的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96.7%的镇建有垃圾转运设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6.4万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三清”(清理垃圾堆、粪堆、柴草堆)工作。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17.3亿元。其中,轨道交通投资150.1亿元,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投资80.6亿元。新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24座。新增生活垃圾日无害化处理能力538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61.7万立方米,城市道路面积300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6000公顷,集中供热面积810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08公里。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新发现矿产地26处,新增查明金金属量1111.2吨,铁矿石资源量1.1亿吨,煤炭资源量10.4亿吨,岩盐矿资源量15.2亿吨。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初步核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和“十二五”规划目标。重点调查的72种产品中,51种产品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关停小型煤电机组45.6万千瓦。淘汰生铁产能119.4万吨,粗钢465.0万吨,焦炭40.0万吨,造纸10.3万吨,制革产能30.0万标张,印染产能9357.9万米,铅蓄电池极板产能228.7万千伏安时,组装产能150.7万千伏安时。
清洁能源生产规模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12.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0%。其中,风力发电121.4亿千瓦时,增长20.3%;生物质发电76.9亿千瓦时,增长36.9%。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7.3%、7.7%、23.7%和10.9%。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COD)平均浓度下降2.4%,氨氮平均浓度下降5.8%。年末森林公园面积达到43.6万公顷。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1处,新增3处;省级森林公园64处,市级森林公园13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59处,新增9处;省级湿地公园113处,新增17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
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下降。七个行业(领域)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778起,比上年下降10.6%;死亡1399人,下降10.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63人。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