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201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03月07日 13:50   来源:政府网站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23.58万人,出生率12.55‰;死亡人口65.68万人,死亡率6.67‰;人口自然增长率5.88‰。年末常住人口9847.16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2%,15-64岁人口占71.1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21%。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3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人均消费支出14578元,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45元,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人均消费支出1985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0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人均消费支出8748元,增长9.9%。全省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8.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0.9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07.3万人、44.2万人、49.5万人、52.0万人和64.9万人。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34.3万人,待遇领取人员1407.8万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85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31.4万人。居民大病保险累计补偿180.7万人次、37.8亿元。居民以及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70%和7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454元。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增长5.9%,1至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平均增长10.6%。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2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472元,比上年提高2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7.4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3391元,提高401元。

  社会服务全面展开。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救助和资助居民276万人次。共有儿童福利机构17个,床位5390张;各类养老机构3129个,床位60.5万张;社会福利企业1154个,安置残疾人员就业3.3万人。各级慈善总会用于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五大工程的支出善款为14.1亿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3.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国有集体性质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7.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统计范围包括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和工矿商贸七个行业(领域)发生的事故,不包括森林火灾、火灾事故和非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

  8.全省自2013年开始实施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2011-2013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为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后可比口径数据。

    (山东统计信息网)

(责任编辑:石兰兰)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