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流令让南锣团队游化整为零 巷口解散定时集合

2016年04月25日 07: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赵婷婷

在南锣鼓巷景区仍随处可见导游手执小旗引导游客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巷口解散定时集合 北青报记者探访发现

  限流令让南锣团队游化整为零

  南锣鼓巷将于今日零时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南锣鼓巷探访发现,不少旅游团都采取了巷口解散、定时集合的方式游览,即将实行的团队“限流措施”对他们而言并无太大约束力。

  旅游团巷口解散变散客

  昨天恰逢周日,午后13时左右,北青报记者从南锣鼓巷最南端向里走去,只能跟随人流向里面移动,看不到前方的道路,沿途也鲜少有较大的空地可以停留。由于天气比较炎热,两边的商铺中,冷饮店的人气已经可以和有名的老字号相媲美。几个卖鲜榨果汁、酸梅汤的店铺前面甚至还排起了长队。

  一位正带着8名意大利客人的导游告诉北青报记者,她还没听说南锣即将暂停接待旅游团的事情,“我们的行程是和客人一起商量后制定的,南锣是游客自己提出要来的。”这位导游表示,这两年南锣的知名度在外国游客中越来越高,很多人会主动要求来这里参观,对于限流一事她并不担心:“外国团规模一般都不会太大,我们也不会举导游旗。”

  下午14:30左右,从南锣巷口南端入巷的旅游团数量渐渐多了起来。据北青报记者粗略估计,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大约来了6个旅游团。不过,与刚刚随游客一起游览的外国团不同,这6个国内团的导游分别在巷口或刚进入巷子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跟游客约好集合时间后,让游客自己去逛,导游则不跟着进去。“里面人太多,大家一会儿自己进去逛,注意别走丢了,逛完之后原路返回,我就在这里等大家,记住了,4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一位来自浙江海宁的女导游在巷口解散了队伍,自己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了下来。她表示,由于南锣鼓巷里面人太多,不容易集中,又不需要讲解,所以导游基本都不进去逛,只在巷口等人集合。“限就限,怕什么的,大不了去远点的地方集合。”

  附近居民纠结 商户并不担心

  午后,家住南锣鼓巷北段西侧院子里的曹阿姨和邻居一起坐在院门前聊天,俩人一边聊一边还不时朝巷子里张望。大院门外的墙上贴着“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大字。

  “这还不算人多,清明节的时候这门口人挤着人,走都走不动。”曹阿姨说,这边住户的院子很少有带厕所,周边居民都得和游客、商家一起去巷子里的公厕,“人多的时候上个厕所都发愁!”曹阿姨说,有时候明知道家门口就在眼前,可她还会特意去绕远路走,因为这样更快,也更清净。

  “这里明明贴着谢绝参观,可老是有人进院里东看西看,让人觉得特别扭。”曹阿姨说,还有一个令大家头疼的是,每天夜里很晚了周围的酒吧还在播放音乐,还有歌手在唱歌,上了岁数的人根本没法入睡。在和记者聊天的空当,看到执勤的保安走远后,曹阿姨与坐在旁边的邻居迅速转身走进了院子,很快她就搬出了两个木头盒子放在门口的三轮车上,打开后瞬间变成一个小摊位,摆着“鹿皮”等小的随身用品卖。不远处,家住菊儿胡同的刘大爷也在巷口摆摊卖铃铛等纪念品,张罗着过往的游客。他还不知道南锣即将“限流”的事,但他认为限流不可取,“这儿就靠这些游客了,不让人来怎么行?”

  与居民的纠结不同,北青报记者随机走访的几家商户都对“限流”是否会影响生意表示不担心。“旅游团的人大多是大爷大妈,他们时间紧,也不怎么买东西。”一位经营各类纪念品的商户表示,来店里买东西的大多都是自己来玩的人,并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更爱消费。

  巷口尚未发现“限流”提示

  北青报记者昨天下午在南锣鼓巷中往返穿行多次,发现巷子里还没有贴出任何关于南锣即将限流的提醒。一位负责日常安保巡逻的保安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虽然知道要限制团队游客的消息,但并没有人告诉他们具体需要做什么。“好多团队都是散着进来逛的,也没法限制人家呀。”这位保安觉得,这种不卖票的景点,很难限制哪些人不让进,所谓的限制团队政策,其实也就是告诉大家这儿人太多了,别扎堆儿了。

  巷子南段靠近团队集合点的地方,一位头戴红帽子的大爷正坐在一家商户门前的台阶上休息,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来自陕西潼关,“里面都是商店,没啥可看的。”大爷说,自己进去逛了一小段后发现两边都是商店,人又那么多,便索性扭头出来歇着了。他的身后,是一家卖国产化妆品的店铺,里面几个小姑娘正在精挑细选,一边挑一边说:“这儿真不错,里面还有好多可逛的店!”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