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带”横空出世 活跃全球内河经济

2016年05月05日 09:54   来源:齐鲁晚报   

  原标题:“长江文化带”横空出世 活跃全球内河经济

  烟花三月,春江水暖。来自北京和长江流域11个省市的100多位学者,齐聚长江上游城市四川泸州,共倡长江文化带概念。长江经济带的巨轮已然启航,长江文化带的概念正呼之欲出。长江文化带与长江经济带如何互动发力,也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

  浩荡6300公里,奔腾11个省市的中华民族母亲河之一的长江,“五一”节前,因为一场高端论坛,而让人们对这个正在崛起万里的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再用文化的视角作全新的审视和探究。

  

  烟花三月,春江水暖。来自北京和长江流域11个省市的100多位学者,齐聚长江上游城市四川泸州,共倡长江文化带概念。长江经济带的巨轮已然启航,长江文化带的概念正呼之欲出。长江文化带与长江经济带如何互动发力,也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

  

  

  河流文明再度兴起 长江文化带呼之欲出长江文化带概念源自中国治水史。中华民族从治水开始其历史,与水的交往帮国人真正切近文化视角。目前,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可是母亲河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祖先呵护了几千年的母亲河,如何让她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让她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她的文化持续哺育后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长江,从2013年起就在预热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个“国字号工程”概念,终于在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下,进入全面推进之年。长江流域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为完整的流域。长江经济带涉及人口和产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建设方兴未艾,长江文化带的建设,已在破题立项。

  创意时间近20个月的首届长江文化带发展论坛在四川滨江第一城泸州召开。国家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四川省政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泸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以及葛剑雄、王国平、解洪、蓝勇、许明等学者齐聚一堂,形成并发布了《长江文化带·泸州共识》,意在赋予长江的河流主体地位,重新建立人与长江的伦理关系,不仅使我们站在国际学术的前沿,为人类提供未来的价值,也对于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在讲话中说,长江是流动的文明,我们需要以建设长江文化带为载体,承载中华文明,发力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国际视野、历史客观、现实需求、未来创意,用组织框架予以长期坚持、扎实夯力、产生影响,在上中下游空间培养地域化文化人,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努力。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教授认为,长江有历史文明,长江有现实文明,长江更有未来文明。文明与经济比翼齐飞,是长江文化带形成的先声。要把长江文化带论坛办成中国文化界的“长江博鳌论坛”。

  而学者葛剑雄则建议,要进一步明晰长江文化带的概念。他认为,长江文化带能否形成,就看学术研究成果能否走在前列,能否有催生文明勃发的土壤。只有文化创意、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深度结合,才是未来长江文化带的发展之路。

  “双带”互动 活跃全球内河经济长江是流动的文明,必须以建设长江文化带为载体,承载中华文明,发力长江经济带建设,“双带”互动,以国际视野、历史客观、现实需求、未来创意,用组织框架予以长期坚持、扎实夯力、产生影响,在上中下游空间地域化文化人,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努力。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教授在发布《长江文化带·泸州共识》时呼吁,振兴长江文明,构建长江文化体系,必须挖掘创新资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企落地并形成规模,让长江文化带蓬勃发展,才是长江经济带建设走生态优先的关键之路。

  博士生导师王国平认为,长江文化带必须以文化产业为依托,才能串联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文化带,才能使二者产生共振和糅合,也才能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提供清晰的路途。

  中共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说,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文化带相伴相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泸州将以倡议“长江文化带”概念为契机,做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交融两篇文章,努力为长江文化带发展作出有益探索,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汪玉奇虽然没有到会,但他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长江文化带应该乘“互联网+”的春风,助力经济提速。一方面,创新、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典型特征,信息和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网络逐渐进入完全随机连接的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社交化、碎片化、可视化的趋势,知识的浅尝辄止及碎片化成为困扰当代人的一大问题,厚重的长江文化如果适应新型传播的需要,着力培养出长江文化方面的网络“大V”,必然可以助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泸州共识》助力长江文化走出国门长江经济带与长江文化带互动,其根本着眼于如何助力华夏文化走出国门。首届长江文化带论坛上,由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教授发表的《泸州共识》,提出“推进长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构筑世界生态文明黄金廊道”的目标,意在从长远角度助力长江文化走出去。随着国力的逐渐增强,中国正在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与会学者认为,通过长江文化带论坛的形式,聚集一批具有标志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长江文化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长江文化魅力,有助于夯实长江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提高长江沿岸省市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舞台上闪亮起来。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说,从卫星上看,整个长江流域的形状宛如一只恐龙,而泸州刚好在恐龙的心脏位置。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龙,那么泸州正好在肚脐眼位置即神阙穴,该穴背后为命门穴。以泸州为中心,汇聚长江文化成果,输送到长江沿岸省市,同时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将长江文化输送到海外,必然为经济发展助力。正如国家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党委书记黄强研究员《五律·泸州新韵》诗所言:“名城漫酒香,玉带聚星光。信步滨江美,听涛竹海长。忠山承地脉,沱水汇天方。巴蜀开风气,群贤追汉唐。”

  另外,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以《长江文化带的考古工作》为题,阐发了加强文物考古工作的系统推进,对促进长江文化带形成的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流域文明的彰显也举足轻重。世界城市发展走势在于突出城市文化主题,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教授认为可以以城市文化促长江文化。长江城市带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依托长江流域绿水青山资源,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炼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主题,同时切实推进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把长江流域建设成为智慧人文城镇集群。

  长江风光与欧美等西方国家风景殊异,也是帮助长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夏日新研究员认为,西方地质以平原为主,导致艺术品中风景画一直被认为是次一级的画种,而中国画以山水见长,尤其以三峡为代表的长江风光,崇山峻岭,风光旖旎,西方人来到三峡,无不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长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抓手,有助于华夏文明得到各国的认同。赋予河流以主体的地位,建立人与长江的伦理关系,不仅使我们站在国际学术的前沿,为人类提供未来的价值,也对于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为此,与会学者建议在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长江文化带发展研究中心”或者“长江文化带发展研究院”,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予以协调和交流,予以落地和生发,把“长江文化带论坛地址”永远落户泸州,探讨长江的文化生命及其传承与发展的机制,推动整个“长江文化带”的不同地域文化与产业融汇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升华,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创新,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