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生态短板 长江经济带加速产业布局

2016年06月16日 11:2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中国环保在线 媒体导读】长江经济带工业化、城镇化快速、粗放推进,每年排放相当于黄河径流量的污水,每年损失大量湖泊、湿地和自然岸线,数万个各级闸坝改变了流域的水文情势和水生生态。作为事关我国发展战略全局的生态主轴、经济主轴和人居主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居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再次强调,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

  

  为贯彻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的战略部署,有必要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态势,科学预警环境风险,系统提出“共抓大保护”的思路与策略,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江经济带有望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完整的巨型流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T”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沿海地区共同承担支撑中国崛起的历史重任,其发展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小康和伟大复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了长江经济带对于中国崛起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其发展潜力和重要价值。凭借绝佳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城市体系、强大的创新能力、丰裕的资源禀赋、健全的生态功能、良好的人居环境,长江经济带有望成为我国最富活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局性控制作用的生态功能带和支撑中国崛起的生态主轴,发挥着确保整个中国总体生态功能格局安全稳定的全局性作用。长江上游是“中华水塔”,是关系全局的敏感性生态功能区,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家园和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中下游是我国无以替代的战略性饮用水水源地和润泽数省的调水源头。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崛起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生态主轴。适时修复治理长江生态环境,维护长江生态功能和格局稳定,确保全流域生态安全,是“共抓大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实施整体性保护、压倒性保护的根本和核心,是不能突破的底线。

  

  长江经济带是有重大影响的绿色经济示范带和引领中国崛起的经济主轴,有望成为今后30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地区。长江经济带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92年的36.7%上升到2014年的44.8%,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在国际上无可比拟。未来长江经济带必将持续释放“共抓大保护”的时空红利,成为优化和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主战场,进一步奠定其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

  

  长江经济带是环境清洁安全的人口集中承载区和保障中国崛起的人居主轴,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流域之一。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两纵三横”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世界级城市群,人口占全国42.7%,人口密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一条流域经济带集中5亿多人口,在全球较为罕见。2014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中尚有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个长江经济带内仍有2.67亿乡村人口,占全国乡村人口的43.2%。切实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事关数亿人的生存与健康。

  

  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短板值得高度关注

  

  长江经济带工业化、城镇化快速、粗放推进,每年排放相当于黄河径流量的污水,每年损失大量湖泊、湿地和自然岸线,数万个各级闸坝改变了流域的水文情势和水生生态。作为事关我国发展战略全局的生态主轴、经济主轴和人居主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居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生态功能整体退化威胁生态安全格局。当前,长江全流域开发已总体上接近或超出资源环境承载上限,区域开发与生态安全、工业化城镇化粗放推进与资源环境承载矛盾日益突出,全流域生态系统全面退化。一是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全流域生态安全。长江流域是全球建坝最多的流域,共有水库5万余座、水电站近两万座。伴随着众多水利水电工程投入运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改变。河川径流量减少,过程改变,主要断面年均过水量大幅减少。江湖关系改变,入湖水量减少,通江湖泊消失。环境容量降低,营养盐和污染物长期随泥沙淤积,水库淤泥将逐步成为流域生态的安全隐患。二是开发区和城市新区沿江无序蔓延及矿产资源开发大量挤占生态空间。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内共计规划建设新城69个,平均每个城市将要建设2.6个新城,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湖区域;规划省级以上开发区192个,总面积8869.4平方公里;长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占所有沿长江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35.6%。开发区和城市新区沿江大规模低效率无序蔓延,导致岸线资源过度利用,湿地加速萎缩,沿江沼泽加快消失,生态空间被大量挤占。三是重要生境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糖葫芦串”式水电开发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形成了“合围”的态势,重要生境丧失或受到严重挤压,生物多样性下降。

  

  粗放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影响经济安全。当前,长江经济带产业粗放发展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区域性、累积性、复合型环境问题愈加突出,环境问题和风险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安全。一是产业结构重型化。基础原材料和能源重化工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较大,成渝经济区和云贵地区近60%,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超过40%。二是重化工产业沿江高度密集布局。长江沿江省市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三是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高。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区域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长三角地均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以上。预计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内长江干流、岷江中游和沱江上游水环境可能超载,将存在潜在资源型缺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炼油、乙烯、火电等产能将会大幅增加,产业结构重型化态势难以根本改变;用水需求增长迅速,水资源红线面临挑战。环境问题长期积累,导致长江经济带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将直接影响沿江重大生产力布局。

  

  环境质量和风险隐患挑战人居环境安全。当前,长江经济带人居环境安全隐患和矛盾突出。一是饮用水安全隐患突出。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少数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不能100%达标,城市备用水源地水质稳定性差。沿江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与各类危、重污染源生产储运集中区和排污口交错布局,直接威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同时,长江干线危险化学品运输量超过1.6亿吨,作业品种超过250种,化学品泄漏和废水事故性排放等环境风险概率显著增加。二是局部支流重金属超标严重。长江经济带部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超标,局部地区食物中镉、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