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广海湾应争取成为广东自贸区第四个片区”(图))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交通便利,港珠澳大桥在70公里范围内。图为区内新会崖门大桥。冯绍颖 摄
近日,2016年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投资洽谈会在台山举行。作为知名的区域经济研究者,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赵祥在大会上作了《粤澳共建大广海湾经济区,再造珠西新“深圳”》的主题报告。会后,其关于大广海湾乃至江门再造珠西新“深圳”的观点也引发坊间热议。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广东与澳门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这也标志着大广海湾的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重大合作平台。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江门市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粤澳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框架协议》。在接连迎来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大广海湾乃至江门再造珠西新“深圳”有何现实基础?粤澳如何共建大广海湾经济区?带着上述问题,南方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赵祥博士。
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谈战略使命
珠西需要打造一个新经济增长极
南方日报:结合大广海湾的资源禀赋,请您谈谈“粤澳共建大广海湾经济区、再造珠西新‘深圳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赵祥: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打造珠西新“深圳”,并非说江门要重复深圳的发展模式,而是说珠江西岸目前缺乏类似于深圳这样的区域经济龙头。所谓打造珠西新“深圳”,实质上是指在珠江西岸打造一个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珠三角东岸也起到了引领发展的带动作用。但西岸则恰恰缺乏类似的区域“龙头”,如果把珠三角东、西两岸看成一个“天平”,那么两岸目前的发展格局就是“东重西轻”。如果珠三角东、西两岸继续长期保持这种不平衡的格局,势必会制约全省经济增长的潜力,也会影响珠三角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辐射拉动作用。
珠西要打造新的增长极,谁能担当区域经济龙头的重任?从区域发展的潜力来看,目前珠海和中山的经济开发密度相对较大,而且由于土地面积比较狭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多,而这恰恰是江门的最大优势之一。放眼珠三角,现在能够进行成百公里开发的区域,就只有大广海湾了。所以,如果广东要在珠江西岸打造一个新的增长极、再造一个“新深圳”,就只有大广海湾才能承担这个重任。
此外,江门本身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尽管跟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江门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差距,但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在海洋资源、农业资源、侨资源等方面,大广海湾目前的资源条件都足以支撑大规模开发,这些都是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的有利条件。
谈港珠澳大桥
有望承接港澳更多稀缺资源
南方日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近日已成功合龙,这也意味着大桥建成通车指日可待。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大桥的开通对于珠江西岸的区域发展格局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将会为大广海湾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赵祥:未来港珠澳大桥开通以后,势必增强泛珠三角经济区主要城市的来往。在过去,珠江两岸过江通道的不足,妨碍了珠江两岸经济融合和一体化的进程,也影响了珠三角地区与香港、澳门的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的改善,最直接的作用便是降低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的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扩大流动规模,有利于改变过去生产要素集中在大型城市的问题,推动更多生产要素向外扩散。以往,香港的人才、资本都是更多地流向珠三角东岸,特别是深圳、东莞都接受了香港大量的辐射。未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港澳的一些高端要素及稀缺资源,例如资本、技术、人才等,将有望更多地分流到西岸。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广海湾要更多地主动走出去,把自己的区域发展优势、前景广而告之,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吸引力。
此外,基础设施改善对于贸易成本的影响,还体现在无形的制度成本上,包括管理、监管等隐形成本。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港澳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要加强融合,合作制度方面的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广海湾要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所带来的利好影响,在制度层面也需要有所探索。
谈突破口
提前布局改善生产要素供给条件
南方日报:大广海湾乃至江门要再造珠西新“深圳”,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赵祥:再造珠西新“深圳”,要从更高的格局来看待大广海湾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江门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所以我认为,江门乃至广东省都要争取国家出台专门的战略发展规划,并配置相应的政策和资源。
其次,广东长期以来都存在双重失衡的发展问题,除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珠三角内部珠江东、西两岸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在国家暂未出台专项战略规划的情况下,着眼于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广东也需要在珠江西岸打造一个类似于深圳这样的区域龙头,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来对待,即一方面要振兴粤东西北,另一方面也要解决珠江西岸新增长极的培育问题,大广海湾的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
要在大广海湾再造一个新“深圳”,这不是一个短时期的行为,需要较长的一段时期,首先要做好规划工作,特别是要研究清楚具体的发展定位。大广海湾不可能重复以往深圳的发展路径,不可能再走“三来一补”的“老路”。对于江门而言,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改善生产要素的供给条件,包括交通、基建、物流等生产配套是否完善。此外,现在的企业不仅仅关心地价优惠、税费减免这些问题,更关心人才储备、对外交流、教育、医疗等关乎生活环境的因素,这些都需要江门提前做好规划和布局。
谈政策创新
争取成为金融改革试点地区
南方日报:当前,大广海湾在吸引国际及港澳要素集聚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少制度性的障碍,例如投资准入门槛、海域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由此,大广海湾未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在哪些领域进行政策创新?
赵祥:如果政策起点不高,那么大广海湾在发展上就很难有真正的突破。我认为,目前大广海湾应主动对接广东自贸区的三个片区,争取成为广东自贸区的第四个片区,起码也要在相关政策上向现有的三个片区看齐。大广海湾可以划出一个区域来进行探索,争取自贸区的政策待遇。
其次,大广海湾在用海、用地方面也要争取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目前江门部分区域已经在用海政策方面有所探索,我认为下一步要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此外,在涉及项目落地的时候,能不能针对不同项目、不同产业,给予大广海湾差异化的供地政策?落户大广海湾的一些高端项目,也应该纳入省的重点发展项目。
在财政投入方面,大广海湾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由于江门本身的财力有限,所以省、市、县三级政府都要联动起来。另外,大广海湾的建设也应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甚至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借鉴港澳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经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争取成为广东省进行金融改革的试点示范地区。
谈错位发展
大力发展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
南方日报:在粤澳合作不断深化的大潮中,除大广海湾外,中山、阳江等省内重点合作平台也承担着加深粤澳合作的重大使命与责任,近年来建设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面对上述地市的竞争,你认为大广海湾应如何错位发展、抢占先机?
赵祥:大广海湾如何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首先要进行产业的谋划,避免重复建设。传统制造业的成长性有限,大广海湾应直接从高端产业切入。例如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农业等新兴产业,江门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未来都可以发展成为产业的新增长点。所以,大广海湾要紧盯这些新兴产业,进行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在发展初期就避免与周边地区重复发展的弊端。
此外,大广海湾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跟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协调。特别是要改变土地开发驱动的城市发展思维,降低房地产投资在固定投资中的比例。高房价虽然可以维持城市发展短期的增长,但长期来说对实体经济是有害的,因为创业成本和生活成本太高,会降低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
面对区域竞争,首先要沉得住气,把自己的优势看清楚,结合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链招商,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努力促进产业链、人才、技术和品牌的“本地化”,大广海湾乃至江门再造珠西新“深圳”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