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舞动创新之翼:“制造”转向“智造”

2016年07月20日 10:05   来源:人民日报   朱思雄 汪晓东 孙 振 王 观

  动动嘴就可以拉窗帘,开空调,让音箱播放歌曲,让电视节目换台……在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带动下,合肥“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占有国内语音市场70%以上的份额,并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支撑平台及应用系统的产业生态链。

  “一项技术创新,一个龙头企业,再到一片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正在合肥遍地开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介绍,科技创新正舞动起合肥蓬勃发展的振飞之翼。

  合肥制造转向合肥智造

  这头,啪,啪,高空坠落,机器设备自动对几台笔记本进行摔打实验;那边,滴,滴,机器手不断敲击键盘,抡起笔记本反复翻转,自动化的流程正对产品的耐用性进行严格的检测。“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楼华庆介绍,作为联想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生产基地,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打造智能化流水生产线。

  在2015年全球PC市场下滑12%的大环境下,联宝工业总产值突破470亿元,同比增长8.6%。“效益的取得,核心依然在‘大脑’,要靠科技研发投入与创新。”楼华庆说,在合肥联宝,有一支600多人的研发队伍,聚集了国内外笔记本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并已建成33个业界先进的研发实验室。一块不起眼的芯片,却是配套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清多媒体接口系列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占领了全国20%的市场份额。

  创新还不止于此,2016年下半年,联想集团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将在合肥市南艳湖畔建成投用,合肥将成为联想产品的研发中心,一个2000人的研发团队将在这里落子。目前,以科技创新为带动,以联想旗下的联宝公司为龙头,合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崛起,也正实现着从“合肥制造”到“合肥智造”的转变。

  点燃产业集群发展的燎原之势

  在合肥高科科技公司的钣金生产线,批量采用机械手作业以后,每条生产线的用工人数由5个减少到1个,生产效率却提高了近50%。公司事业部部长张星海介绍:“用工量和生产效率的一减一增,关键在于企业面向产业高端,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

  “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获利,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在合肥市市长张庆军看来,技术创新的“星星之火”,正点燃合肥产业集群发展的“燎原之势”。

  “凭借研发的太阳能逆变器核心技术,成立阳光电源公司,继而联合韩国三星成立储能公司,建起综合性新电源装备生产基地,还带动晶澳太阳能、美国3M等龙头企业集聚。”合肥市高新区工委办副主任王邦春讲述着高新区阳光电源企业的发展路径。类似这种从一个技术到一个企业、一个项目,再到带动起一个产业集群崛起的发展模式,正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过去的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靠合肥三洋、昌河汽车、国风塑业等传统产业支撑。”王邦春介绍,如今高新区已经集聚打造了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智能家电、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占到高新区产值的45%。

  政策护航科技创新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研发投入,建设科研创新平台,还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库等,与科技企业建立了常态联系,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为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加速创新,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也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想开发一款新产品,但是流转资金有限。得知合肥市包河区有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后,通过科技项目申请,企业最终获得了包河区科技基金贷款提供的500万元贷款。公司负责人吴义友告诉记者,“贷款利息低于同期银行利息,同时还有政府承担其中1%的担保费,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建立科技基金池,专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优质成果转化和扩大再生产;出台扶持产业发展政策,财政拿出科技经费预算用于企业自主创新奖励、扶持平台建设等。”包河区科技局副局长王兵表示,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正护航科技创新走稳走实。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