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使绿色成为协同发展的底色

2016年07月25日 11:1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京津冀:使绿色成为协同发展的底色

  前不久,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政府在河北张家口签订《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率先突破框架协议》,印发了《京津冀生态协同圈森林和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明确了京津冀林业生态发展的方向。

  从全国来看,京津冀林业生态发展处于怎样的位置?三地生态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如何下好京津冀生态协同这盘棋?

  生态红线: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

  走进滦河源,夕阳将丰宁大滩镇孤石村小古道口的河滩涂上了一层金辉,蜿蜒流淌出来的滦河源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这水源不仅滋润着天津,更通达北京。

  过去,这里的水源地却因当地村民过度放牧而导致季节性断流。

  山水林田湖,犹如一个生命共同体。缺水少绿,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大制约。

  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地区生态空间总量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7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人均湿地面积0.18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1980年以来,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累计超采量超过1550亿立方米。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协同发展,把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空间科学布局。”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绿色发展是方向。必须始终守住生态底线,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使绿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底色,使京津冀成为人工修复生态的标杆。”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撰文指出。

  为推进生态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优先,已是刻不容缓。

  思路创新: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水流缓缓而过,成群的鸥鹭在滩涂信步觅食,两岸500米宽的绿化带绿草如茵……潮白河是过境天津宝坻的重要河流之一,也是京东第一大河。

  天津市宝坻区林业局局长张振亭介绍,两年前,潮白河天津宝坻境内段获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城区段重点建设10公里滨河公园,城区段上游重点进行“退耕还湿,引水布景”,城区段下游重点进行水系水质保护建设。

  根据国家林业局会同京津冀三省市林业部门编制的规划,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森林面积将达到1.14亿亩,湿地面积不低于1890万亩,防沙治沙面积达到1600万亩。

  审视华北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北多个地市环绕京津,形成两大直辖市的天然生态屏障。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4市,毗邻京津,生态环境与京津唇齿相依。

  行政区划有界限,生态协同无禁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一体化为方向,统筹解决京津冀特别是北京的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要创新思路,大力推进广域行政,完善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跨地区协作机制,优化行政区划,促进绿色崛起。”北京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说。

  专家指出,形成京津冀生态“一盘棋”,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首都经济圈生态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根据三地达成的协议,“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将在优化生态空间、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金融创新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业精准扶贫等7个方面取得突破。到2020年,完成造林20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张建龙认为,促进三地生态协同发展,要遵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自然规律,突破行政区划和条块分割的掣肘,实现规划、标准、监测、执法“四个统一”,实现京津冀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全面协同推进。

  优化布局:完善生态补偿和共建机制

  盛夏,驱车在丰宁草原蜿蜒的山路上行驶,极目所见,满眼青翠。沿丰宁县城向北30多公里,便来到潮河的源头黄旗镇潮河源村。

  潮河源村村主任刘明旺介绍,过去二三十年里,村里为了保护这珍贵的水源地,作出了很多牺牲。

  “为了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潮河源村开始了艰辛的产业转型。能挣大钱的牛羊不能再养了,政府开始出资对村民进行培训,让他们转岗成为护林员。”刘明旺说。

  “收入肯定没有养羊多,但换来了咱这绿水青山,为北京保住了清水,牺牲点儿也值了。”说这话时,护林员赵连池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如何改善生态保障区民生,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发展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势下,希望三地加强合作,探索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共建机制来解决区域间不平衡和协同发展问题。”丰宁千松坝林场副场长何树臣指出。

  专家指出,目前,京津地区开发强度偏高,生产空间比例偏大,而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不足。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合理设置绿色隔离带,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对水源保护地、农业保护区、生态公园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进行生态补偿,使这些地区能够在不开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后凯说。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