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市长张兵:在长三角稳扎稳打做出特色

2016年07月26日 10:58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在长三角稳扎稳打做出特色 访台州市市长张兵

  上海是我们的榜样和标杆,我们要从上海这座“富矿”中学点什么。

  

  这段时间,张兵来了上海数次,要对接的事情不少——台州获批全国唯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想和上海金融中心互补互促;台州港和温州港正整合,港口的管理和建设也要向上海港取经;在上海的台州商会,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正把上海先进的医疗、教育资源和先进理念带回台州……近几年,台州在稳扎稳打中走出自身特色。“十三五”开局之年,记者采访了台州市市长张兵。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可推广

  记者:近年来,台州在金融上出彩,获批了全国唯一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这和上海金融中心如何互补?

  张兵:台州的金融资产质量长期居浙江省前列,2015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58%,不良贷款余额87.24亿元。今年一季度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53%,这几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台州几家“小银行”已经到上海去,开展小微金融服务,反响不错。但台州在金融上有短板,比如金融人才缺乏、直接融资规模不大等,需要与上海对接,我们在上海举办金融招商推介会,希望能积极对接引进上海带着牌照的类金融机构,毕竟台州民营经济发达,众多小微企业量大面广,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另外,台州还希望能从上海引进设立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由此助力台州参与国际金融业合作,因为台州虽然有3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全国领先,但外资银行尚未设立;还有,在丰富新金融业态、深化信用信息交流合作上,也要借力上海。

  记者:反过来,台州在防范系统金融风险上,能为上海和其他长三角城市提供什么经验?

  张兵:台州的金融风险始终在可控范围内,我们最大的体会,是牢牢抓住信用这一核心。对出现个别企业家“跑路”的现象,政府分类处置、多方联动,及时切断了风险的传导链。与此同时,台州开始搭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把分散在数十个部门的信息集合起来,企业的股份结构、担保情况、股东关系一目了然;台州政府与几家银行一起,成立了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积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增信难、担保难”和互保链风险;此外,台州筹建了小微金融研究院,由政府发布小微金融指数,去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复同意在台州设立了全国地级市首个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申请受理点。

  另外,台州3家城市商业银行,始终坚持定位小微群体,形成台州特色金融风险控制模式,不少适合小微企业的贷款方式都已经在台州普及,比如信贷员上门,排摸的是人品、产品和押品,看的是水表、电表和海关报表,这些创新的信贷服务和风险防控手段,让台州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上全国领先。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

  记者:金融稳则产业稳,台州能化解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则实体经济韧劲更足?

  张兵:实践证明,资金投向脱离实体经济容易引发风险。近年来,台州民营经济转型发展中,高度重视金融风险,并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导向。台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小微企业众多,而且专注实体经济,这是台州的一大优势和特色,比如台州现有上市企业39家,绝大多数都是制造业企业。台州还有超过11万的中小企业,31万个体工商户,而台州的“草根金融”和民营经济是良性互动和共荣共生的,近几年台州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基本保持在浙江省前列,其中小微信贷的增速,连续7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记者:小微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十三五”期间,台州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可不少人印象中,台州最厉害的应该是机械、摩汽配等小制造业,它们该如何华丽转身?

  张兵:台州不容易,老早是偏远落后的农业地区,即便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台州到杭州还要约8个小时,出去谋生活的不少是补鞋匠、弹棉花工匠,大约从2002年开始,台州民营经济飞速发展,多年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前几年也碰到了“成长的烦恼”:不少产业“低小散”,技术含量低、规模小、分布散,环境污染也严重,污水垃圾之外,一些乡镇还弥漫着“化工臭鸡蛋味”。

  如今最重要的事,是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目前台州制造在国际分工已有一席之地,比如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智能马桶在台州生产,配备最先进技术的汽车也在台州生产,它们带动了数倍产值的周边配套产业,这也是台州制造业“抓大不放小”的特色,台州制造的根本在于不可计数的草根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是龙头企业的生态基础。

  另外,台州临海生产的休闲用品和玉环制造的机器人关节等70多项产品,在细分领域都是单打冠军;几家知名医药企业,正从生产医药中间体向研发终端制剂转型;已经有台州制造企业开始走出去,以对外兼并为契机提升技术水平,有生产汽车座椅的企业,正谋划着为大飞机配座椅;台州也已经出现了一批知名的企业家队伍。我能感觉到,台州制造业企业转型不是星星点点的个案,已有燎原之势了。

  创优创独中协同合作

  记者:看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台州确有提出建设“国际智造名城”的底气,那么产业转型中政府职能是否也要跟着转型?

  张兵: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台州尊重草根企业家和银行家的创新和经验,政府更着重搭建平台。在信用平台之外,台州正加快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浙大台州研究院、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的建设升级,台州还为一些占优势的产业搭建平台,比如未来在智能马桶领域,可能会有研究院和检测中心。此外,台州也着力于优化企业服务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更关键的,是政府要主导生态环境转型。近年来台州敢于向污染宣战,开展了一系列“创卫”、“创城”活动,努力推进“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用生态指标倒闭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毕竟,在“国际智造名城”之外,台州还要追求“山海宜居美城”。

  记者:政府职能转型,干部队伍也跟着转型,“十三五”开局,台州干部该是怎样的精气神?

  张兵:台州干部队伍和台州城市性格一样,都是务实低调、坚韧不拔。我认为,做干部就应该淡定一些,保持定力。你看台州,身处长三角,却一直是“小弟弟”,有点失落,杭州、宁波、温州各有特色,嘉兴区位优势好、离上海近,台州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但是即便如此,台州人能认准一件事不动摇,多年坚持做制造业,多年来坚持在小微金融服务上创新,也能做出特色和声响来。

  记者:如此一个在小微金融和智能制造上有亮点的台州,“十三五”该如何进一步与上海协同合作?

  张兵:上海是我们的榜样和标杆,我们要从上海这座“富矿”中学点什么。“十三五”期间,台州将重点在交通、金融、科技、人才、创业、信息等方面与上海加强对接联系。比如在互联互通方面,台州将建成投用沿海高速公路,连接宁波和温州,更快地北向连通上海,还将建设杭绍台高速铁路,更快与杭州连接,进一步融入上海。此外,台州立足头门港开港开发,进一步寻求与上海港合作,借助上海港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在金融创新方面,借国家级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契机,学习借鉴上海金融发展经验。在经贸合作方面,借助上海台州商会、台州在沪人才联谊会等平台,合力促成与上海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对接和回归,加强联系,助力发展。台州一直期待,能在长三角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