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称东亚流行“软男”:根源在儒家传统形象

2016年08月01日 10:15   来源:参考消息网   编译 郭骏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香港大学副教授宋耕7月26日在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刊登题为《东亚流行文化中的男性气质变化》的文章称,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讲述了一名军人和一位外科医生在一个虚构的战乱国度的爱情故事,再次点燃亚洲各国的韩剧热。仅在中国,该剧自2月底开播以来,在视频网站爱奇艺上就吸引了超过24亿次观看。

  文章称,剧迷大部分是年轻女性,她们对宋仲基扮演的英俊男主角痴迷不已。曾有一则报道称,有位心怀妒忌的中国丈夫一天晚上喝醉酒后,冲进一家照相馆,要摄影师给他拍些“看起来像宋仲基”的照片。

  伴随《太阳的后裔》出现的“恋美男情节”让人想起最近风行的“泛东亚软男气质”——也就是西方人眼里格外女性化的男性形象。这种形象主要由“韩流”文化和日本卡通、漫画和电子游戏文化造就和传播,并为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年轻人广泛接受,有力挑战以跨国企业家形象为蓝本的世界主流男子气概。

  有人认为,韩国和日本流行文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淡化了本国色彩。但对许多其他人来说,韩国和日本流行文化受到欢迎,很大原因在于它们代表了泛东亚软男形象。

  文章称,泛东亚软男形象的根源在东亚文化共同传承的儒家传统学者形象,如中国的文人气质,或韩国历史中的学官气质。天才学者的形象通常都是身材瘦弱、优雅英俊,有一种中性美。女性为他的渊博知识和文学天赋倾倒。

  与此同时,当前东亚流行的美男形象还受到从西方刮来的都市型男风的影响。这显示男性气质在快速全球化的东亚地区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文章称,东亚地区男性形象跨国传播的一个显著例子就是御宅族文化的扩散。随着日本卡通和漫画的跨国传播,御宅族这个词也进入其他文化,并出现新的意思。在中国,流行词“宅男”(御宅族的中文名称)指的是不善于社交的年轻人,他们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沉迷于电脑游戏、卡通漫画以及极客文化。

  越来越多中国城市青年标榜自己是宅男,尽管这个源自日本的词汇通常与反社会行为联系起来,而且宅男也开始成为一种讨人喜欢的男子气质类型。有许多网文都是写如何追求宅男的,还有高中生和宅男老师的爱情故事。“宅”的生活方式甚至在城市青年人当中形成一股潮流。

  文章称,与宅男相比,“萌”这个词与日本流行文化有着更直接的联系。萌的本意是“发芽”、“萌发”的意思,现在特别用来形容动漫文化中可爱的少女角色。与御宅族一样,萌这个词进入中国后意思和用法有了一些改变。

  在中文语境里,“萌”既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形容词,甚至可以当动词用。它已经成为年轻人当中的一个流行词,在网络世界使用尤其频繁。“萌”的使用范围很广:从童言童语到领导人的新发型都可以说“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这个词越来越多用来形容男人“可爱”。当一名男子被说成很“萌”时,通常是暗示他有点女性气质(是褒义的)。“宅男”和“萌”等词语在中国走红,整体上代表了东亚国家在文化上越来越趋同。

  文章称,泛东亚软男文化中的“温柔”还体现在对待女性更体贴入微的关怀上。日本和韩国的“草食男”和中国的“暖男”都符合这种心细新男人的特征。(编译/郭骏)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