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化十年逐梦“绿富美” 探索生态富民新路径

2016年08月17日 22: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奚金燕

  开化百里黄金水岸 奚金燕 摄

  沿钱塘江上溯八百里,至源头处,横卧着一座千年古城——浙江开化。孟秋八月,走进开化,就如同坠入了一幅江南山水丹青画卷,山在水中,水在绿中,间或点缀着姹紫嫣红,灵动而秀丽。眼前这一抹化不开的水墨眷恋,得益于开化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伟大手笔。

  “我们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正如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所言,一直以来,开化县坚持“生态立县”,以山水为底色,以绿色为画笔,描摹城市发展画卷。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十年来,开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以破坏生态换取GDP”的邪路,不走“捧着金饭碗过苦日子”的穷路,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道路阔步前进,甩掉了“欠发达”,实现了“绿富美”。

  钱江源头筑屏障 一江清水送下游

  一湾清水自崇山峻岭之间款款而来,携着天地间的灵气,左右逡巡,滋养出了一座千年古城——开化。开化,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80.7%,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得益于群山的阻隔,偏安浙西一隅的开化至今仍保持着绝佳的生态环境,地表水质常年达Ⅰ、Ⅱ类标准,县域负氧离子含量年平均值在3770个左右,是中国版图上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

  一直以来,开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一任接着一任力绘“生态富民”蓝图,呵护一方绿水青山。

  针对以往存在污染的工业企业,开化县确立了对环境发展“零容忍”的态度,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绿色经济,把生态资源转化成了富民资本。

  从开化县城出发,一路上青山绿水相伴。远眺,群山苍翠;近观,清流潺潺,间或有白鹭飞过,掠起阵阵涟漪……这是开化县百里黄金水岸的一景。近年来,开化治水与造景相结合,以河道生态化改造为切入点,统筹实施截污治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打造百里黄金水岸。

  据悉,百里黄金水岸以马金溪为主轴,流域乡镇为节点,自北向南,全长99.996公里,分别打造源头生态风光观赏线、乡村休闲田园风景线、漫游休憩亲水养生线3条特色流动风景线。

  开化以水为媒,渐渐从百里黄金水岸线挖出了“黄金”,目前已有25个总投资125亿的生态旅游、康体养生、文化创意项目相继开工,有力带动了沿线下淤、大淤、霞山、龙门、姚家源、里秧田等一批村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

  开化县金星村 奚金燕 摄

美丽盆景变风景 美丽经济喷涌释放

 

  沿着百里黄金水岸一路下行,至开阔处,就能看到一座黑白相间的村落,这便是开化县金星村。一走进村里,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江南风韵,一栋栋浙派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宛若江南女子的笑容。拾阶而下,江面上漂浮着一叶叶小舟,船上的村民正在撒网捕鱼,碧波荡漾,垂柳倒映,恬静而又美好。

  此情此景,谁能想到,多年前,金星村还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人们以种茶、耕地为生,村道黄泥、碎石极多,行车走路都极为不便,露天厕所、垃圾池也随处可见。

  岁月流转,如今的金星村已经成为开化县最美的山村之一,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庭院。越往里走,越能发现这个村子的惊人改变:1600平方米村口公园、3000平方米休闲公园、万米环村江滨绿色休闲长廊、7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生态茶园、大型农家乐、休闲古埠头、水上游乐场……

  近年来,开化县金星村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迎来了美丽经济的喷涌释放。村民夏成军曾在外地做了9年的厨师,三年前,眼见村子的人气越来越高,瞅准商机,回来开办了“河边人家”农家乐,如今年收入稳定在了30万。

  “看着那么多城里人开车过来吃,过来玩,可以说,我们守着的真是金山银山呐。”夏成军感慨道。

  发力乡村旅游的同时,开化县金星村还依托山区独特的生态优势,建立万亩生态公益林,充分利用开化龙顶茶的名牌效应,带领农民发展高产龙顶茶园1000多亩,成立合作社,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农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6600元,提高到2015年的2万元。

  种植茶园、经营民宿、开展乡村旅游,“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如今在金星村成为现实。金星村支部书记郑初一表示,接下去还将结合东部国家公园建设,将金星村打造成“路好开,车好停,饭好吃,有东西玩,有地方住”的3A级景区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

  像金星这样的新农村在开化已呈“星火燎原”之势。经过十年努力,开化共创建30个县级精品村、26个市级精品村,2015年开化全县农村年人均收入达13124元。

  长虹乡桃源村依托独特的梯田地貌,在梯田上统一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观赏性农作物,赢得了“江南小布达拉宫”的美名。花开的季节,形成“村在花中坐,人在画中行”的独特梯田风光,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潭头村大部分村民都是普通菜农,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2006年开始,该村进行了整体改造,种上了荷花、蔬菜、鲜花,兴办起创意农业,每年六七月荷花盛开,就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2015年,潭头村人均收入达到12800元,较十年前翻了四倍。

  开化 奚金燕 摄

做足“生态+文章” 十年转身“绿富美”

 

  十年光阴,可以如白驹过隙,亦可以让木秀于林。十年来,开化抓住生态这一最大的优势,做活、做足、做透“生态+”文章。

  孟秋八月,开化花卉主题公园内,一株株百日草锦簇如云,一朵朵月季悄然绽放,姹紫嫣红,妩媚动人。越往里走,越觉得别有洞天:石板路曲径通幽,三叠瀑布流翠,花型拱门挺立,宛若置身于童话世界。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五年前,这里还是一座中型养猪场,面积16000多平方米,生猪存栏数达8000余头。由于该养猪场治污设施不到位,养殖污水直排马金溪,多次被环保部门亮红牌。

  自开展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开化整体拆除了该养猪场,并整合周边区块打造成花卉主题公园,实现了由“猪圈变花园”的华丽转变。据悉,花卉主题公园规划面积1400亩,总投资3.5亿元,除玫瑰园、杜鹃园、山体篱园、水生植物园、竹园、梅花园、樱花园等园区外,还有卡丁车、滑草场、户外拓展、真人CS、爱情谷等五类互动体验项目,真正让游客从“走走看看”到“走走玩玩”。

  除了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花卉公园的建设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预计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近百个。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指引下的开化,是开化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年,是钱江源头生态保护得最好的十年,更是开化老百姓最得实惠的十年。

  在经济发展上,今年1-6月,开化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7.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在旅游产业,2015年,开化共接待国内旅游者689.79万人次,同比增长17.99%,旅游收入达42.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7%;在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方面,截至2015年,开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24元,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

  在日前召开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理论研讨会上,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为“开化经验”点赞。在沈满洪看来,开化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定力,弘扬“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接力棒精神;坚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追求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坚持多规合一体制创新,以规划一体化改革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等经验值得提炼,“要谋求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打造绿色富民的开化品牌和开化经验,使之可复制、可推广。”(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