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东北振兴论坛举行 破题发力助推东北全面振兴

2016年08月20日 16: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魏晞 王栋梁

  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共同发起,联合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四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破题发力: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体制与新机制——2016东北振兴论坛”于8月19日至20日在哈尔滨市举行。

  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提出,破解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要靠加强与东北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协作联动,抱团取暖,合力攻坚。哈尔滨将依托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条件,围绕建设“一带一路”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加强与长春、沈阳、大连等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在建设对俄跨境加工产业基地,吸引外向型产业和资金落户东北,拓展东北亚的陆海联运新通道等方面深化合作。

  沈阳市市长潘利国提出,东北地区需要共享新成果、共谋新格局、共创新未来,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推动统一市场建设。清理阻碍要素流动的各种制度,在市场准入,产品检验,形成“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推动实现市场信息互联互通,监管标准共享互认,监管措施协同联动,打造统一开放,高度融合的区域大市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深化与沿线国家特别是俄、日、韩等国的经贸往来,在东北六市通关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鼓励区域内有条件的企业抱团出海,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让东北装备制造业产品叫响世界。

  长春市常务副市长张晶莹提出,构建四市联动体系,共促东北全面振兴,一是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区域的吸引力,构建新型的服务体系;二是以国际化为目标,整合区域聚合力,构建新型的开放体系;三是以现代化为路径,活化区域的内生动力,构建新型的产业体系;四是以联盟化为手段,增进区域的原动力,构建新型的创新体系;五是以特色化为基础,发挥区域的向心力,构建新型的合作体系。

  大连市副市长曹爱华提出,东北振兴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一是重构体制机制;二是重点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三是需要自我变革,积极组织改革试点;四是正确的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五是注重加强和保障体制机制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提出,东北地区经济的分化,表明东北未来难以按照齐步走的方式整体走出转型发展的战略道路,需要按照雁阵方式,各个地区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走出发展困局。第一,四个省会城市将决定东北振兴的速度;第二,保持必要的投资力度,全力稳住经济的基本面;第三,全面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加紧新的供需转化;第四,务实的推出一批改革开放举措,全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例如,建立跨省一区多园形式的自贸试验区;第五,要坚决兜住民生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刘世锦提出,以体制复制换环境为突破口,推动东北再振兴。可以考虑东北三省与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东南三省分别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就是东南三省和东北三省对口合作,搞一个特殊的合作区。合作内容主要不是说给资金,给项目,而是给体制机制,给得力的干部。“先换小环境,然后逐步的影响大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原局长许善达指出,东北国企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问题还很多,振兴东北经济,首先先要推进国企改革,把过去应该改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完成好,核心是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剥离非主业,集中做好国有资本该做的事情。

  东北大学校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赵继提出,在东北振兴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时期,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将以问题为导向,依托优势学科,打造高端智库品牌,打破机构壁垒,推进产学研用媒协同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吸收融合国内外的合作资源,努力培养专门人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开放度低、开放进程滞后是东北振兴需要突破的“短板”之一。建议东北地区应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和互联互通为依托,以制造业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建立东北亚自贸区网络为目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加快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布局,由此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迟福林倡议,要加快建立“一带一路”东北大通道、“一带一路”东北大平台,形成“一带一路”东北大布局。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