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法院运用改革创新思维破解执行难,今年1-7月累计执结各类案件29577件,执结金额达29.54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两倍,多项关键指标居全省前列
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1至7月,厦门两级法院执结各类案件29577件,执结案件数同比成倍上升,累计执结到位金额29.54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2倍;实际执结数、标的到位率等关键指标居全省前列。
执行难是长期制约司法审判工作的老大难问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执行难之所以成为痼疾,既有社会诚信缺失、部门联动不足的外因,也有司法机关决心和力度不够、机制尚存短板等内因。为此,我们用改革精神推进机制创新,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最高人民法院‘四个基本’总体破解目标,努力走前头、做示范。”厦门市中级法院院长王成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如何打通司法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厦门法院的做法是:将“改革驱动、网络驱动、责任驱动、创新驱动”之“四轮驱动”列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打造,为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强劲的动力。
改革驱动——激发内生动力提质増效
执行办案“全员化”,是厦门法院激发内生动力的一大机制。
“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执行团队改革,将执行局干警整合为实施、保全、裁决综合等5个团队,通过扁平化管理,把更多的力量投放到一线,基本实现了执行局全员化办案。”王成全说,“两级法院累计调整审判人员和法警26名充实执行办案力量,全市执行人员占法院干警总数的15.53%,还同步进行了执行团队与工作组织形式相应的改革。”
据介绍,厦门法院探索执行警务化改革,由法警配合法官开展财产控制、处置、变现、案款兑现、被执行人拘留、罚款等工作,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司法威慑力,有效遏制了抗拒执行行为。与此同时,他们还强化了执行责任与绩效考核,制定办案人员业绩考评办法,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形成办案团队并驾齐驱、竞争向前的良好局面。
事务“集约化”是厦门法院突破“执行难”瓶颈的又一法宝。
据悉,厦门法院采取集约化配置资源措施,
设立保全团队“一站式”办理咨询、接待、查询、送达、信息公开、材料收发等事务性工作,批量、集中、快速查控有财产案件和过滤无财产案件,推动审判资源结构性调整,提升了执行工作质效。正是利用集约化执行机制,厦门法院开展了失信惩戒、涉金融和国企案件执行、涉民生案件执行、执行款清理和涉执信访清理“集中攻坚月”行动,截至今年7月,共执结涉金融、国企案件3043件,涉民生案件5394件。
(责任编辑:魏敏)